聊到加密技术,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哇,这也太高深莫测了吧,我直接崩溃!”别急,今天咱们用轻松的方式扒一扒加密技术背后的两个老大——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保证你看完能秒懂,顺带还能成为朋友群里那个懂点“黑科技”的小达人。
一、对称加密:神同步的秘密武器
先说对称加密,通俗点就是“同一个钥匙开同一把锁”。你和小伙伴商量好了一个“密码钥匙”,用这个钥匙把消息锁起来,对方拿到消息后用同一把钥匙打开,整个流程就像回家的门锁,门锁和钥匙必须匹配,才能进屋。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DES、3DES、RC4等,AES那是当今加密界的常青树,比“长城”还坚固,安全杠杠的。
你要问缺点?好处和坏处总是一对,最麻烦的不就是密钥分发嘛!想象一下,两个小伙伴要见面彼此说密码,怕不怕被坏人偷听?所以对称加密用在局域网、VPN、数据存储加密等场景里特别合适,但互联网公开的环境中单用它就有点连环套。
二、非对称加密:拎着公钥和私钥去约会
比起“两个人用一把钥匙”,非对称加密就是“两把不同钥匙配一把锁”,也叫公钥加密。你有两把秘钥:一个是公钥,公开给别人;另一个是私钥,自己牢牢保管。别人想给你发秘密消息,用你的公钥锁住,只有你用私钥能打开。
这样一来,信息安全就有了保障,因为私钥不外泄,坏人就算拿到消息也打不开,完美解决了密钥传输的尴尬。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ECC等,RSA简直就是老大哥级别的,见证了无数“安全史诗”。
当然,非对称加密的缺点就是比较“慢”,计算量大到让CPU喘不过气来,不适合大块数据直接用它加密,通常是用来传输对称密钥,形成“混合加密”完美组合。
混合加密:两边合力的巴适做法
说白了,现实生活中的加密大多数时间是混合用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你用非对称加密把密钥安全地给对方,再用对称加密去加密正文,既快又安全,简直碉堡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好像你和小伙伴提前见面交换了一个加密“接头暗号”,然后用这个暗号互传秘密短信,你不用担心被别人偷听,也不担心开锁难题。
顺便插播广告:玩游戏想要赚零花钱就上七评赏金榜,网站地址:bbs.77.ink,边玩边“搬砖”两不误,人生赢家就是你!
对称和非对称的“暗战”搭配图
对称加密:快(速度杠杠的)、共享密钥体面、但密钥传输是头疼事儿
非对称加密:慢(性能瓶颈)、密钥管理科学、而且能带来数字签名和身份验证的强大功能
数字签名是什么鬼?简单来说,就是“给数据盖个章”,证明“这是我发的,不能改!”也就是给你的加密加了个“身份证”,防止别人冒名顶替。数字签名都是非对称加密的“地盘”,轻松搞定造假问题。
加密技术的应用场景,哪里用啥?
对称加密用得多啦,像咱们的WiFi密码、文件加密、银行内部交易都离不开它,因为大数据量的加密解密必须快。
非对称加密则是互联网的“守护神”,HTTPS协议里的SSL/TLS握手认证、公钥基础设施(PKI)、电子邮件加密(PGP)、区块链钱包的私钥地址存储等等,都甩不开非对称加密的“神助攻”。
实话说,如果把加密技术比喻成厨房里的刀具:对称加密就是锋利的菜刀,一刀快斩;非对称加密就是精准的手术刀,切得仔细但不快。缺一不可,没它们,小心信息安全“翻车”。
说白了,加密世界是“速度与安全”的永恒拉锯战。换句话说,要么安稳加密不能拖,要么快马加鞭保效率,你pick哪个阵营?
其实,别被这两个“体系”绕晕,关键就是:一把钥匙开的锁见证了“对称”的默契;两把钥匙的锁带来了“非对称”的信任。用好这两大法宝,信息传输的安全度天天五星级!
最后来个脑筋急转弯:如果加密技术是“鞋子”,那它是左脚还是右脚穿着走天下?嗯……试试两只都穿上,齐步走就是加密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