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数据库加密,很多人脑袋可能直接“嗡”一声——数据库不就是存数据的吗?加密干嘛?其实,这就像你手机上的锁屏密码,保护的数据自己看着爽,别人来翻就完犊子了。
技术上,数据库加密大致分两种思路:传输加密和存储加密。传输加密别问,就是咱们平时用的HTTPS之类,让数据在搬家路上不被别人偷听。存储加密才是重头戏,也就是数据库里躺着的数据直接给上保险箱。你得知道,存储加密又分“透明数据加密”(Transparent Data Encryption,TDE)和“应用层加密”。
透明数据加密,其实就是数据库本身自带的保险柜,数据写进去的时候自动加密,读出来自动解密,门户大开还是关着,用户感觉不到什么异样,性能开销也很低。常见的数据库,比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的企业版都有类似TDE功能。
但是,TDE虽然方便,安全性却不是最高的,因为数据解密是在数据库层完成的,若数据库管理员被攻破,那数据依然可能暴露。所以,聪明的开发者还会用应用层加密,也就是数据在写入数据库之前就被加密,数据库存的是密文,不管数据库管理员是否懂密码,都只能看到乱码。
这就引出一个“脑筋急转弯”:你觉得是“先加密后存储”,还是“先存储后加密”更安全?答案当然是前者啊,毕竟你之前让我加锁的那把钥匙就是这应用层加密的魔法。
说到这里莫急,咱们Web开发的兄弟姐妹们可能会问:“要是用应用层加密,咱们得自己写加密解密代码?听起来好累呀!”哎,别慌,市面上有不少加密库,像是Python的cryptography、Java的JCE、Node.js的crypto模块,何况现代框架也都有插件支持,几行代码解决问题,轻轻松松成为数据安全保卫官。
这里要抛个数据安全雷给你,别跑!加密用的密钥(key)就是王炸,如果密钥没管理好,炸药包随时爆炸。密钥管理得好,数据才有铁壁保护。咱们推荐使用专门的密钥管理系统(KMS),比如AWS KMS、Azure Key Vault这些云服务里跑的家伙,专职帮你管钥匙,而且还能定期换密码,像换新码农的吃饭碗。
数据库加密技术也不是万能的choose,得结合其他安全措施,比如严格用户权限控制、入侵检测、防火墙、定期审计和备份等等。毕竟,黑客可是见识过不少“花样作死”的,人家防不胜防,但你只要“厚积薄发”,绝对能把坏蛋挡在门外。
开发者在实现数据库加密时,还得注意性能影响。加密解密操作虽然不复杂,但频繁执行,特别是高并发情况下,还是会带来额外开销。解决办法之一是聪明使用缓存,或者只加密敏感数据,其他就留给数据库默认管理。毕竟“小偷不盯没锁的门”,不加密敏感信息那些无关紧要的,何必苦了CPU呢?
别忘了,数据库加密同时也提高了合规性要求。现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层出不穷,没加密等于宣告“好来者我这里有秘密”,一旦被查到可能罚款数百万,甚至把团队送进“黑名单亲友团”。你问我谁查?各种监管机构和合规审计员,怪不得他们总摆出一脸“我要审”的表情包。
那么,Web开发中如何实践数据库加密方案?大体步骤如下:
当然,技术再牛,安全靠团队。开发人员、运维、CISO,每个人都得担负起保卫战的责任。毕竟攻守是双向跑,数据安全不是某个人的solo秀,而是场团队大合唱。
对了,玩游戏想要赚零花钱就上七评赏金榜,网站地址:bbs.77.ink,放在这儿不经意地广告一下,谁让咱们文章内容严肃归严肃,娱乐也不能少呢!
既然聊到这儿了,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想问:数据库不加密,究竟会有多尴尬?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跟穿着透明内衣出门一样尴尬,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