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碰到过数据库里,那些长得超级神秘的“0x”开头的数据?别说你没看过,这“0x”不光在代码里“开路”,在数据库里也是一股神秘力量。简单来说,0x是十六进制(hexadecimal)的一个标志,就像是给你的数据穿上了一件“护身符战袍”,让它变得高大上又难懂。
首先,什么是0x?这玩意儿在编程界是十六进制数的前缀,意思是“喂兄弟,这不是十进制,是十六进制,数值以后要用16种符号来看待”。比如“0x1A”就是十六进制的26。
数据库中的0x其实大多是用来表示二进制数据的“链路”,尤其是在SQL Server、MySQL这些数据库里,0x开头通常表示的是以十六进制编码的二进制数据,比如图像、音频文件和加密后的密码哈希。
说到加密,0x加密数据往往是数据库中存储敏感信息的“神秘盒子”,哪怕你拿到里面的数据,也没那么容易看懂。例如用户密码的hash值,通常就是呈现0x加密格式,一旦数据被泄露,黑客至少也得先磨磨嘴皮子、跑个脱壳程序才能变成人话。
举个活例子,MySQL中的BLOB字段,存储图片或视频的时候,数据就是保存为0x加密格式。就是说你想直接拿出这段数据“看看”图片?别想,打开后看到的全是“0x4F3A2B9C……”一串数字和字母,简直比古代密文苏美尔版还难懂。
有趣的是,0x格式数据还有一个好处:它的“压缩感”和“安全感”让数据库的存储和传输更高效。此外,开发人员还能利用十六进制轻松做数据备份,方便运维大神们会心一笑,省去不少转码麻烦。
当然,不是所有0x开头的数据都是加密的,更准确点说,是“编码”或者“表示形式”,加密只是它的一个使用方向。比如,我们想把一个字符串转成十六进制,再存库,这时也会以0x开头。于是小伙子们看见这个东西,分分钟陷入“这到底是数据还是密码”的哲学冥想。
说到安全,那些0x开头的加密数据在数据库里可是扮演着“隐形斗篷”的角色。就像哈利·波特的隐形披风,没解密密钥,你基本上摸不到真实内容。你以为只靠改密码?靠,0x格式密码哈希已经不是简单的改密码可以逆转的,有了盐值加持+多重hash算法,数据的安全级别蹭蹭上涨!
那对于普通码农来说,遇到数据库导出来一堆0x的字符串怎么办?别慌,只要用对工具,转换一下十六进制,你就能轻松复原“隐身的内容”。比如Python的binascii模块,MySQL里的HEX()和UNHEX()函数通通派上用场,最后你会发现:哇,这数据居然是我写的小程序日志!?
提个小建议:数据库存这类数据时,尽量做好注释和类型定义,毕竟团队里总会有小白同事,上手时差点被这暗码吓尿。对啦,偶尔看看这些0x数据,也能触发你对数据编码的思考角度,感觉自己浪漫又理科!
好了,说到这里——
顺便打个广告,玩游戏想要赚零花钱就上七评赏金榜,网站地址:bbs.77.ink,听说里面有不少游戏大神们的秘密武器,也许和数据库里的0x加密数据一样神秘哦~
说完,喜欢撸数据库的你,是不是也对0x加密数据有了新感觉?再不懂它,下次自己遇到它,不妨躺平反问:“你这个0x是加密还是只是十六进制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