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进制
1、基数是10,数值部分用10不用的数字符号0、1、2、3、4、5、6、7、8、9、表示;
2、是3X10,1在小数点左边3位上,代表的是1X10,5在小数点右边2位上,代表的是5X10。
二、二进制
1、特点:基数为2,数值部分用2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1表示;
2、逢二进一;
3、二进制数转换为10进制。通过按权展开相加法。
三、八进制
1、特点基数为8,数值部分用8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1、2、3、4、5、6、7表示。逢八进一;
2、二进制与八进制数间点转换。二进制与八进制间的转换方法为从小数点开始,向左向右每3位为一组,不足3位者以0补足3位。
扩展资料:
二进制的编码
计算机内部是由集成电路这种电子部件构成的,电路只可以表示两种状态——通电、断电。因为这个特性,计算机内部只能处理二进制。如果用一个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字符,比如说用“01000001”来表示A。
根据这个对应关系,我们制作一个表格,这个表格里一个二进制数字对应一个字符。
数字编码是只采用数字和有关特殊字符来表示数据和指令的编码。
数字编码采用位置表示法,即任何一个数字量都可以通过一些数字的和来表示。根据这些数字码在表示式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值。也就是说,每个不同的位置,都具有自己的“权"。
对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是指将二进制0/1数字数据变换成具有一定极性、幅度、比特速率,跳变规则的方波波形(数字信号)。
扩展资料:
十进制数据系统是人们最熟悉的数字系统,但是在数据转换和计算机处理中,使用十进制数据系统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使用十个不同的电路状态分别表示十个数字符号。然而,可以采取许多方法使电路表示出两种不同的状态,于是,二进制数据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NRZ—I的编码规则为:数据0对应能信号单元电平(极性、幅度)同于前个信号单元电平,数据1对应的信号单元电平相对前个信号单元电平取反。
接收方对NRZ—I码的解码规则是,根据信号单元电平是否变化来判决数据为0还是1,因此避免了通信系统在沿途多个节点中可能出现的线对接反所带来的极性模糊问题。
AMI码不具有自同步机制(连续多个数据0将使接收方失步)。针对AMI码无自同步机制的缺点,有两种对AMI码的连续多个数据0采取填充跳变脉冲的编码作法,分别称为HDB3码和B8ZS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字编码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一般采用二进制编码方法,采用0和1来表示,8位的二进制数是1bit。
二进制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它可以表示两种状态,即开和关。这种状态可以由电位的高低来实现。计算机是由各种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其中有一种重要的元件就是半导体即我们熟悉的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可以通过它的开关状态来传递和处理信息。如果用其它的进制必将使计算机的制造和信息的处理更为复杂。所以输入电脑的任何信息最终都要转化为二进制。目前通用的是ASCII码。最基本的单位为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