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三分律(或公理)是对任何(实)数 x 和 y 下列关系中精确的一个成立的最一般的陈述:x y x = y x y 如果应用于基数,三分律等价于选择公理.在有序整环或有序域的定义中,有着 y = 0 的三分律通常被接受为比全...
"三分法":根据文学作品建构审美意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体裁分为三大类。即: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四分法":根据文学作品在意象建构、体裁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有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三分法”根据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不同方法来分类,抓住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的一些重要的基本特点,具有相当强的概括力。但是,它仅仅从叙事的、抒情的、戏剧的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类,忽视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体制、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的特点,因而把一些基本特点相同的、本来应同属一类的文学体裁,分割开来了。例如,把诗歌中的行情诗和叙事诗,散文中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生硬地割裂开来,分别归人两类。这样做的结果,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共同特点,反而易于被忽视。
“四分法”的长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一、划分时不但注意到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且也注意到体制上的差别,比较符合我国的传统习惯。在定名上比“三分法”具体,容易掌握,容易把它的名称同它的特点联系起来。二、小说这种体裁从产生以后,发展很快,特别是近代以来,它在文学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把它独立划分为一大类,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三、散文是一种很灵活的体裁,在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中,有着光辉的传统和丰富的遗产。从先秦以来到“五四”以后,散文领域中出现了很多优秀名篇,产生了很多伟大作家,把散文列为独立的一类,既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批判地继承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因此,在本书中,我们采用了“四分法”。
在数学中,三分律(或公理)是对任何(实)数 x 和 y 下列关系中精确的一个成立的最一般的陈述:
x y
x = y
x y
如果应用于基数,三分律等价于选择公理。
在有序整环或有序域的定义中,有着 y = 0 的三分律通常被接受为比全序律更加基本,这里的 0 是整环或域的零。
在集合论中,三分法最经常被定义为二元关系 所拥有的一个性质,在所有它的成员 x,y 精确的满足上述关系之一的时候。严格不等于是在这个意义上的三分关系的一个例子。在这个意义上的三分关系是反自反的和反对称的。
黑格尔的三分法
黑格尔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法问题.这里所说的"一分为三"也就是黑格尔自己经常所说的"三分法",这里所以称之为"一分为三",意在着重指出,黑格尔"三分法"之中的"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因此这就构成"三"的内在统一性亦即"一".黑格尔也常用"三一律","三一体"这样的名称,也是要指出"三"的内在统一性。
黑格尔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
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在质量互变规律中,黑格尔用质、量、度来诠释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变化,指出质是事物的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某物属于某物,如果脱离了质,某物就不再是某物了。量只是事物外在的规定性,它的变化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而衡量量变限度的就是度,造成质量互变的点叫“交错点”,据此点构成的线叫“交错线”,量变是渐进式的,而质变是在渐进过程中中断,走向飞跃,从而彻底改变事物性质。对立统一思想是黑格尔辩证法最具价值的组成部分。黑格尔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所有事物的对立面又都是相统一的。黑格尔直接攻击形式逻辑,尤其是“A=A”的同一定律,他指出同一定律建立在一种抽象的同一性基础上,没有考虑到它的内在差别,他要求把自身的内在差别和内在矛盾包含在具体的同一性中。他认为,同一本质上就是绝对的非同一,包括差异、对立和矛盾,唯有在同一与差异的统一中才能发现真理。
否定之否定是指逻辑思想经历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过程。第一阶段为抽象的理性阶段,首先肯定理性思维的优点与价值,确定理性思维的地位。第二阶段进入否定理性阶段,对理性思维采取扬弃的态度,过渡到它的对立面。第三阶段是再次肯定理性思维的阶段。黑格尔说:“就以否定作为结果来说,它是包含着肯定的。肯定中包含它所自出的否定,并扬弃否定在自身内,所以说辩证法具有扬弃否定,否定中又包含肯定的特性。”黑格尔认为世界本质是客观精神,因此“否定之否定”演变成了对自我意识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