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说到这摩斯密码,看谍战剧的朋友还真不陌生。《风声》、《听风者》、《无间道》、《黎明之前》,哪个剧里没有摩斯密码还真显得不够专业。
1838年1月6日,美国发明家萨缪尔·摩尔斯首次成功测试电报。摩尔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被称为摩斯密码。摩斯密码的定义:它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来表达不同的信息,甚至可以区分英文、数字、标点。电报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盛行,谍战剧里“滴滴答,滴滴答”的声音来自于此。摩斯密码编码简单清晰,编码主要是由一长一短两个字符表示,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使用,比如发送求救信号。
爱看谍战剧的朋友们都知道“摩斯密码”,无非是用固定的符号表示特定的字母,这个对应关系写成一张表,就是一套密钥。后来,人们发明了另一种非对称密钥,安全性大了许多。那么,有没有一套从原理上就无条件安全,无法被计算破解的“密码本”呢?有,它就是量子密钥。
如果掌握了这个表,那可以用任何形式传递信息。电影《风声》中,日军特务机关长武田为了揪出潜伏的地下党“老鬼”,设计发出一段假电报,从而锁定了接触电报的五个人,“老鬼”就在他们其中。日军和伪军对顾晓梦、李宁玉、吴志国、白小年以及金生火五人进行了审问,过程中经历了心理战和酷刑。地下党员顾晓梦决定牺牲自己,在衣服上缝出摩斯密码,将重要消息传播出去。当李宁玉问:“情报比你的命还重要吗?”顾晓梦没有回答。后来,在缝补过的衣服上,李宁玉读到了“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所以不仅可以敲打,也可以像《风声》一样,把密码缝在旗袍里。
如下图:
摩尔斯电码来历: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密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它发明于1837年,发明者有争议,是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或者艾尔菲德·维尔。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字符之间短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扩展资料
常用缩写
A - All after (问号后用于请求重复)
AB - All before (同样)
ARRL - American Radio Relay League(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
ABT - About(关于)
ADS - Address(地址)
AGN - Again(再一次)
ANT - Antenna (天线)
ABN - All between(之间的所有)
BUG - Semiautomatic key(半自动的关键)
摩斯码应用
摩斯密码编码简单清晰,二义性小,编码主要是由两个字符表示:"."、"-",一长一短,这在很多情况下应用很多。
比如发送求救信号。电影《风声》中就是采用在衣服上缝出摩尔密码,将消息传播出去。动漫《名侦探柯南》中《推理对决,新一vs冲矢昴》(tv511)就是用了这种方法。
在利用摩尔密码灯光求救的时候,定义:灯光长亮为"-",灯光短亮为".",那么就可以通过手电筒的开关来发送各种信息,例如求救信息。
如果灯光是按照“短亮 暗 短亮 暗 短亮 暗 长亮 暗 长亮 暗 长亮 暗 短亮 暗 短亮 暗 短亮”这个规律来显示的话那么它就意味是求救信号SO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尔斯电码
话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记,回想起80,90后们的学生时代,“火星文”曾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风靡一时。
那个时候倘若你敲字时不加入几个火星文,似乎就意味着不够时髦。
时光境迁,8090后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校园也变成了00后的天下,与很多“前辈”一样,这些未来之星们也研究出了一套专属的新型文字符号。
有种缩写堪称“摩斯密码”,家长看完脑壳疼,小学生:这就对了
张先生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怀疑儿子“早恋”的张先生有一次忍不住翻看了儿子手机里的聊天记录。
本以为能发现点什么,可没想到一大窜莫名其妙的符合弄得张先生头大如斗,现在的小学生聊天都这么“神秘”了吗?这简直就像摩斯密码啊!
以上这张聊天截图你能读懂是什么意思吗?
其实这种“新型文字”是一种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写,“BZ”的意思就是“备注”,“XS”则是“有幸认识”的缩写,即“幸识”!
“CGX?”的意思为“处关系”,而女生的回答“K”自然就是可以了。
至于什么是“男E”呢?答案也很奇葩,这里的“E”是唯一的意思,也就是指唯一的男性朋友。
此时,男生说了一句PAWR都给你!解释为:偏爱温柔都给你。
女生的答案为“ZQSG”,也就是“真情实感”。
看到这里,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对早恋的小朋友了,而更有趣的还在下面,女生问是不是挂公司。
什么?小学生背后还有公司?
别急,这里的公司并非真正的公司,而是指QQ空间,女孩的意思是要不要将他们的关系在QQ空间里公布,男生的“挂”自然就是答应了。
很多网友看到这里已经一脸黑线了,不过更夸张的还有下面这两位小学生,除了缩写外,他们用标点符号都能完成一次聊天,实在令人佩服!
曾有万能的网友将小学生们的“摩斯密码”式聊天做了注解,很多家长表示自己需要对照注解表才能弄懂孩子所表达的意思。
不过既然小朋友煞费苦心地钻研出如此复杂的文字符号,他们为的就是不让家长看懂吧!
这些在小学生中流行的特殊聊天方式也在网上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讨论,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因为自家孩子就是如此魔性聊天的。
@ 刑陌陌
女儿小学四年级,现在她们班里小朋友真的正在捣鼓摩斯密码,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满满的点、横线,说是为了聊天不让家长看懂 !
@强国兔CA
这些小朋友有做情报人员的天赋 ,汉字己经让老外崩溃了,再加上缩写就和天书差不多!
@ 南方人向北走
感觉不要刻意打压小朋友的创造天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流行用语,无可厚非,接受不了,说明你已经老了。
@ 雪落
缩写是一种小众优越的表达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一种表达方式是一小群人才能懂的,会有一种“我是圈内人”的优越感。
这就像我们以前流行的火星文一样。
很多孩子之所以创造出这些看似奇葩的缩写字符,实则是为了避免让家长看懂,而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了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
亲子之间应当如何顺畅沟通?
① 当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后,家长要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予以足够的尊重。
② 家长要降低自己的控制欲,遇到事情用沟通、商量的方式,而非高高在上地说教和斥责。
③ 多增加亲子间相处的机会,彼此建立起信任感,唯有孩子不再对家长有防备之心,两个人才能真正的敞开心扉。
兜妈寄语
现如今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事再难与自己开口,甚至还会对自己有所防备。
事实上,家长对此也要做出一些努力和改变,重拾孩子对自己的信任,以一个崭新的,朋友的形象去和孩子相处。
你能接受小学生用缩写来进行聊天吗?欢迎在评论区给兜妈留言哦!
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密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由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发明,当时(1835年)他正在协助萨缪尔·摩尔斯进行摩尔斯电报机的发明。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
划(-)
点和划之间的停顿
每个字符间短的停顿(在点和划之间)
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
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最早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虽然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但他缺乏相关的专门技术。他与艾尔菲德·维尔签定了一个协议,让他帮自己制造更加实用的设备。艾尔菲德·维尔构思了一个方案,通过点、划和中间的停顿,可以让每个字元和标点符号彼此独立地发送出去。他们达成一致,同意把这种标识不同符号的方案放到摩尔斯的专利中。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美式摩尔斯电码,它被用来传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 这种代码可以用一种音调平稳时断时续的无线电信号来传送,通常被称做连续波(Continuous Wave),缩写为CW。它可以是电报电线里的电子脉冲,也可以是一种机械的或视觉的信号(比如闪光)。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能把书面字元用可变长度的信号表示的编码方式都可以称为摩尔斯电码。但现在这一术语只用来特指两种表示英语字母和符号的摩尔斯电码:美式摩尔斯电码被使用了在有线电报通信系统;今天还在使用的国际摩尔斯电码则只使用点和划(去掉了停顿)。 电报公司根据要发的信的长度收费。商业代码精心设计了五个字元组成一组的代码,做为一个单词发送。比如:BYOXO ("Are you trying to crawl out of it?"); LIOUY ("Why do you not answer my question?"),;AYYLU ("Not clearly coded, repeat more clearly.")。这些五个字元的简语可以用摩尔斯电码单独发送。在网路用辞中,我们也会说一些最常用的摩尔斯商用代码。现在仍然在业馀无线电中使用的有Q简语和Z简语:他们最初是为报务员之间交流通信质量、频率变更、电报编号等资讯服务的。 1838年1月8日,Alfred Vail展示了一种使用点和划的电报码,这是摩尔斯电码前身。 作为一种资讯编码标准,摩尔斯电码拥有其他编码方案无法超越的长久的生命。摩尔斯电码在海事通讯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1997年,当法国海军停止使用摩尔斯电码时,发送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 在今天,国际摩尔斯电码依然被使用著,虽然这几乎完全成为了业馀无线电爱好者的专利。直到2003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管理著世界各地的摩尔斯电码熟练者取得业馀无线电执照的工作。在一些国家,业馀无线电的一些波段仍然只为发送摩尔斯电码信号而预留。 因为摩尔斯只依靠一个平稳的不变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它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比起其它方式的更简单,并且它能在高杂讯、低信号的环境中使用。同时,它只需要很窄的带宽,并且还可以帮助两个母语不同、在话务通讯时会遇到巨大困难的操作者之间进行沟通。它也是QRP中最常使用的方式。 在美国,直到1991年,为了获得FCC颁发的允许使用高频波段的业馀无线电证书,必须通过每分钟五个单词(WPM)的摩尔斯码发送和接收测试。1999年以前,达到20WPM的熟练水平才能获得最高级别的业馀无线电证书(额外类);1999年12月13日,FCC把额外类的这项要求降低到13WPM。 200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03,ITU主办的频率分配专门会议,两年一度)做出决定,允许各国在业馀无线电执照管理中自己任选是否对摩尔斯电码进行要求。虽然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书面上的要求,但在一些其他国家正准备彻底去除这个要求。 熟练的爱好者和军事报务员常常可以接收(抄报)40WPM以上速度的摩尔斯码。虽然传统发报电键仍有许多爱好者在使用,但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电子电键在今天使用越来越广泛。电脑软体也经常被用来生成和解码摩尔斯码电波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