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加密软件是无法监控到聊天记录的,监控聊天记录是由上网行为管理软件(或硬件设备)来完成的。你可下载加密软件漏洞评测系统去测试下。
数据库透明加密就是把数据信息即明文转换为不可辨识的形式即密文的过程,目的是使不应了解该数据信息的人不能够知道和识别。将密文转变为明文的过程就是 解密。加密和解密过程形成加密系统,明文与密文统称为报文。
数据库透明加密是指对库内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对数据库的访问程序是完全无感知的。特别是应用系统,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和编译,就能够直接应用到加密库上。
与透明加密相对应的,是在应用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再存储到数据库中。需要真实数据的时候,从数据库中读取密文,再解密出明文。严格的说,这种方 式并不是数据库加密,而是数据加密。
一、加密系统组成
任何加密系统通常都包括如下4个部分:
(1) 需要加密的报文,称为明文P。
(2) 加密以后形成的报文,称为密文Y。
(3) 加密(解密)算法E(D)。
(4) 用于加密和解密的钥匙,称为密钥K。
二、加密过程
加密过程可描述为:在发送端利用加密算法E和加密密钥Ke对明文P进行加密,得到密文Y=EKe(P)。密文Y被传送到接收端后应进行解密。解密过程可描述为:接收 端利用解密算法D和解密密钥Kd对密文Y进行解密,将密文恢复为明文P=DKd(Y)。在密码学中,把设计密码的技术称为密码编码,把破译密码的技术称为密码分析。 密码编码和密码分析合起来称为密码学。在加密系统中,算法是相对稳定的。
加密技术分为:
1、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它的特点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钥,这种方法在密码学中叫做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密钥较短,且破译困难
2、非对称
1976年,美国学者Dime和Henman为解决信息公开传送和密钥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密钥交换协议,允许在不安全的媒体上的通讯双方交换信息,安全地达成一致的密钥,这就是“公开密钥系统”。
加密技术的功能:
原有的单密钥加密技术采用特定加密密钥加密数据,而解密时用于解密的密钥与加密密钥相同,这称之为对称型加密算法。采用此加密技术的理论基础的加密方法如果用于网络传输数据加密,则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漏洞。
区别于原有的单密钥加密技术,PKI采用非对称的加密算法,即由原文加密成密文的密钥不同于由密文解密为原文的密钥,以避免第三方获取密钥后将密文解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加密技术
透明加密技术是数据库加密系统的核心技术,用于防止明文存储引起的数据泄密、外部攻击、内部窃取数据、非法直接访问数据库等等,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库敏感数据泄漏问题,满足合法合规要求。
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主要有四个功能:
1.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避免与敏感数据的直接接触。这项功能主要用于防止三种情况的发生,首先,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透明加密阻断入侵者访问敏感数据,构成数据库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次,阻断运维人员任意访问敏感数据,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可以保护运维人员,避免犯错。最后,透明加密系统可以实现,即使在数据库中的物理文件或者备份文件失窃的情况下,依然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2. 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无需改变任何应用。首先,在对数据进行透明加密时,无需知道密钥,无需改变任何代码,即可透明访问加密的敏感数据。其次,对敏感数据进行加解密的过程透明简易,可以保证业务程序的连续性,以及保证业务程序不被损伤。
3. 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提供多维度的访问控制管理,且系统性能消耗非常低。通常数据库实施透明加密后,整体性能下降不超过10%。
4. 最重要的是,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满足合规要求,满足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对于敏感数据加密明确的要求。
另外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可以实现物理旁路部署模式和反向代理两种部署模式。采用旁路部署模式,即在数据库服务器安装数据库透明加密安全代理软件,不需要调整任何网络架构。数据库透明加密后批量增删改性能影响较小,整体满足合规要求,管理便捷。反向代理部署模式,是物理层根据表、列等数据分类执行数据存储加密,防止存储层面数据丢失引起泄露,逻辑层通过加密网关实现运维管理端的密文访问控制,整体实现业务数据正常访问,运维授权访问,同时提供直连控制访问,部署更安全。
–消息空间M(又称明文空间):所有可能明文m的集合;
–密文空间C:所有可能密文c的集合;
–密钥空间K:所有可能密钥k的集合,其中每一密钥k由加密密钥ke和解密密钥kd组成,即k=(ke,kd);
–加密算法E:一簇由加密密钥控制的、从M到C的加密变换;
–解密算法D: 一簇由解密密钥控制的、从C到M的解密变换。
消息空间M(又称明文空间):所有可能明文m的集合;
–密文空间C:所有可能密文c的集合;
–密钥空间K:所有可能密钥k的集合,其中每一密钥k由加密密钥ke和解密密钥kd组成,即k=(ke,kd);
–加密算法E:一簇由加密密钥控制的、从M到C的加密变换;
–解密算法D: 一簇由解密密钥控制的、从C到M的解密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