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福尔摩斯密码,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高大上还是剧情需要?

2023-03-02 23:33:07 摩斯密码知识 思思

我想学福尔摩斯密码,有谁能教我吗

你可以试试在大学选修密码学,如果你指的是破案的话 可以选修刑侦学,如果你只想阅读福尔摩斯密码的话我有这本书的txt 可以给你。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敝人。Are you all right?

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高大上还是剧情需要?

首先我们在摩斯密码的认知上达成一个共识是,它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高端的操作,相反这是一种极其务实而有效的信息传达方式。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一个聚会上,想提醒一个朋友衣服拉链开了,但当众告诉TA又可能会让TA难堪,那么正确的方式是,你打开手机给TA发一条微信。

但摩斯密码的发明,其实最开始并不是为了秘密传达消息,而是更务实的为了解决“如何更快速的传达消息”。

它的发明人摩尔斯是一名美国画家。1825年的2月他正在纽约出差,不料他太太病重,家人在2月7号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他,他三天后收到的时候,太太已经去世了。

当时已经19世纪了,信息竟然跑得还没有一匹马快。这种无力的悲痛促使他后来在“电磁信号可以实现超长距离传输”的特性中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电报和摩斯密码。

摩斯密码的发明过程也很有趣,最开始他的方案是,发送一个数字,用点击和停顿来区别。

比如:“·· ···· ····”表示244,然后每个英语单词都对应着一个数字。

为此,莫尔斯的助手阿尔弗雷德·韦尔还研发出了一种杠杆电键。也就是我们常常在二战片里面看到的用来发电码的按键。这种杠杆电键就可以用来实现“开”和“关”的操作,也就是电脉冲的传播。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但后来摩尔斯发现这种电报传输成本很高。也就是说,每一次“开”和“关”都是钱,而且电线还很昂贵。而现在这样的编码系统实在是效率太低了,因为十分复杂,所以电报员就需要每一次都进行查表,这无形中又提高了人力成本。

于是他们想到了直接对字母进行编码的方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摩斯密码:

点信号“·”:开关短时间闭合,听起来更像是短音的“滴”;

长信号“-”:开关长时间闭合,听起来更像是长音的“嗒”。

也就有了这张千秋万代的摩斯密码表。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摩尔斯的助手阿尔弗雷德·韦尔,就是之前发明了杠杆按键的那个人,他专门去了一趟当地的报社,查看了他们使用的铅字盘,并且观察了在报纸印刷中使用的字母的频率,发现了12000个E,9000个T………200个Z。

于是在摩斯密码中,日常在单词中高频出现的字母,编码就会更简洁。

后来摩尔斯发现,电信号在长距离的传输中是会衰减的,所以他又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明了中继器来增强信号。

当编码系统和长距离传输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摩斯密码理所当然的被应用在了战时。

古时候战时传递军情,要么靠狼烟,要么靠快马驿站。与这些手段比起来,摩斯密码的优势不光是更先进,同时也更靠谱也更容易被复制传播。

有些人觉得摩斯密码在很多战争、谍战或者卧底电影中出现是装逼,其实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真实的世界。

《风声》这部电影改编自麦家的小说,是一部典型的谍战片。电影里核心剧情就是在一个被严密监视的空间里,如何将关键情报传递出去的故事。

于是,这份藏有关键信息的密码,被分别藏在了香烟里,张涵予嘶吼的唱腔里,和周迅赴死前的衣缝针脚里。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这部剧的核心就在这个捉迷藏的过程,要知道在严密监视的密闭环境里,即便是眼神的接触都有可能暴露秘密,而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大批革命志士的牺牲。

在这个的剧情设置的推动下,当周迅最后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将关键消息缝在了衣缝里送出去的时候,当张涵予在多年后告诉李冰冰“只有尸体才能离开那里,所以她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当做传递情报的载体”时,你还会觉得这样的剧情是为了装逼吗?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无间道》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港片的类型片里的一座高峰。拿今天讨论的主题来说吧,这么多电影中有摩斯密码的桥段,但说到最惊心动魄,还是得提到陈永仁给黄志成传送情报的那场戏,前前后后有三分钟,有人形容为“在无声中爆裂,在静默里喷张”一点都不过分。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在电影营造的那个氛围里,在残忍而狡诈的黑帮中,就连呼吸都是错误的,眼神的飘忽都会被识破身份。请大家回想下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梁朝伟轻微敲击的手指,是不是在那几分钟里,让你连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口?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电影中梁朝伟就是用这只受伤的手,在窗框上敲击的摩斯密码。

福尔摩斯密码表啊亲!!哪位有啊亲!!

应该是福尔斯电码的或者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电码,是有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莫尔斯先生于1838年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1844年在美国国会的财政支持下,莫尔斯先生开设了从马里兰州的巴尔地摩到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第一条使用“莫尔斯码”通信的电报线路,1851年,在欧洲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莫尔斯码经过简化,以后就一直成为国际通用标准通信电码。电报的发明、莫尔斯码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有更先进的通信方式在等待着我们使用,但电报“莫尔斯”码通信在业余无线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无线电规则”中明确指出:任何人请求领取使用业余电台设备执照,都应该证明其能够准确地用手发和用耳接收“莫尔斯”电码信号组成的电文。虽然今天计算机技术给自动或半自动收发电报创造了条件,但每一位正正的爱好者仍必须并且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掌握人工收发报技术。莫尔斯电码本身并无机密可言它仅仅只是一种工具。

. : 短音 念作"滴(di)"

- : 长音 念作"答(da)"

字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 ..--.. /: -..-. -: -....-

数码(长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在我国电报通信中,每个汉字都有四个数字代表,组成其电文的数字

是用的“短码”拍发的。“短码”不可和字码一起混合使用!业余无

线电通信中不用“短码”!

数码(短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有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段福尔摩斯密码 ·-·-·-···------·-···········

·-·-·-···------·-···········

开膛手杰克,会在深夜杀掉所有胸口上有红色勋章的人。

除了福尔摩斯密码还有什么

首先更正一点,密码与大侦探福尔摩斯无关,不是福尔摩斯密码,而成为摩斯密码。

除了摩斯密码之外,还有波雷费密码、四方密码、三分密码、ADFGVX密码、仿射密码等很多种。

密码是一种用来混淆的技术,它希望将正常的(可识别的)信息转变为无法识别的信息。当然,对一小部分人来说,这种无法识别的信息是可以再加工并恢复的。密码在中文里是“口令”(password)的通称。登录网站、电子邮箱和银行取款时输入的“密码”其实严格来讲应该仅被称作“口令”,因为它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加密代码”,但是也可以称为秘密的号码。主要限定于个别人理解(如一则电文)的符号系统。如密码电报、密码式打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