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5加密是怎么实现加密的(md5算法实现)

2023-03-04 15:38:03 密语知识 思思

什么是MD5???---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

MD5的典型应用是对一段信息(Message)产生信息摘要(Message-Digest),以防止被篡改。比如,在UNIX下有很多软件在下载的时候都有一个文件名相同,文件扩展名为.md5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通常只有一行文本,大致结构如:

MD5 (tanajiya.tar.gz) = 0ca175b9c0f726a831d895e269332461

这就是tanajiya.tar.gz文件的数字签名。MD5将整个文件当作一个大文本信息,通过其不可逆的字符串变换算法,产生了这个唯一的MD5信息摘要。如果在以后传播这个文件的过程中,无论文件的内容发生了任何形式的改变(包括人为修改或者下载过程中线路不稳定引起的传输错误等),只要你对这个文件重新计算MD5时就会发现信息摘要不相同,由此可以确定你得到的只是一个不正确的文件。如果再有一个第三方的认证机构,用MD5还可以防止文件作者的 "抵赖",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签名应用。

MD5还广泛用于加密和解密技术上。比如在UNIX系统中用户的密码就是以MD5(或其它类似的算法)经加密后存储在文件系统中。当用户登录的时候,系统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然后再去和保存在文件系统中的MD5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步骤,系统在并不知道用户密码的明码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用户登录系统的合法性。这不但可以避免用户的密码被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知道,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密码被破解的难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被黑客使用最多的一种破译密码的方法就是一种被称为"跑字典"的方法。有两种方法得到字典,一种是日常搜集的用做密码的字符串表,另一种是用排列组合方法生成的,先用MD5程序计算出这些字典项的MD5 值,然后再用目标的MD5值在这个字典中检索。我们假设密码的最大长度为8位字节(8 Bytes),同时密码只能是字母和数字,共26+26+10=62个字符,排列组合出的字典的项数则是P(62,1)+P(62,2)….+P (62,8),那也已经是一个很天文的数字了,存储这个字典就需要TB级的磁盘阵列,而且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能获得目标账户的密码MD5值的情况下才可以。这种加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UNIX系统中,这也是为什么UNIX系统比一般操作系统更为坚固一个重要原因。

请教MD5算法 用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f defined(__APPLE__)

#  define COMMON_DIGEST_FOR_OPENSSL

#  include CommonCrypto/CommonDigest.h

#  define SHA1 CC_SHA1

#else

#  include openssl/md5.h

#endif

// 这是我自己写的函数,用于计算MD5

// 参数 str:要转换的字符串

// 参数 lengthL: 字符串的长度 可以用 strlen(str) 直接获取参数str的长度

// 返回值:MD5字符串

char *str2md5(const char * str, int length) {

    int n;

    MD5_CTX c;

    unsigned char digest[16];

    char *out = (char*)malloc(33);

    MD5_Init(c);

    while (length  0) {

        if (length  512) {

            MD5_Update(c, str, 512);

        } else {

            MD5_Update(c, str, length);

        }

        length -= 512;

        str += 512;

    }

    MD5_Final(digest, c);

    for (n = 0; n  16; ++n) {

        snprintf((out[n*2]), 16*2, "%02x", (unsigned int)digest[n]);

    }

    return out;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output = str2md5("hello", strlen("hello"));

        

        printf("%s\n", output);

        // 上面会输出 hello的MD5字符串:

        // 5d41402abc4b2a76b9719d911017c592

        free(output);

        return 0;

    }

MD5算法原理及实现

散列函数,也称作哈希函数,消息摘要函数,单向函数或者杂凑函数。散列函数主要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通过散列函数,可以创建消息的“数字指纹”,消息接收方可以通过校验消息的哈希值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防止消息被篡改。散列函数具有以下特性:

任何消息经过散列函数处理后,都会产生一个唯一的散列值,这个散列值可以用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计算消息散列值的过程被称为“消息摘要”,计算消息散列值的算法被称为消息摘要算法。常使用的消息摘要算法有:MD—消息摘要算法,SHA—安全散列算法,MAC—消息认证码算法。本文主要来了解MD算法。

MD5算法是典型的消息摘要算法,它是由MD4,MD3和MD2算法演变而来。无论是哪一种MD算法,其原理都是接受一个任意长度的消息并产生一个128位的消息摘要。如果把得到的消息摘要转换成十六进制字符串,则会得到一个32字节长度的字符串,我们平常见到的大部分MD数字指纹就是一个长度为32的十六进制字符串。

假设原始消息长度是b(以bit为单位),注意这里b可以是任意长度,并不一定要是8的整数倍。计算该消息MD5值的过程如下:

在计算消息的MD5值之前,首先对原始信息进行填充,这里的信息填充分为两步。

第一步,对原始信息进行填充,填充之后,要求信息的长度对512取余等于448。填充的规则如下:假设原始信息长度为b bit,那么在信息的b+1 bit位填充1,剩余的位填充0,直到信息长度对512取余为448。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原始信息长度对512取余正好等于448,这种情况仍然要进行填充,很明显,在这时我们要填充的信息长度是512位,直到信息长度对512取余再次等于448。所以,填充的位数最少为1,最大为512。

第二步,填充信息长度,我们需要把原始信息长度转换成以bit为单位,然后在第一步操作的结果后面填充64bit的数据表示原始信息长度。第一步对原始信息进行填充之后,信息长度对512取余结果为448,这里再填充64bit的长度信息,整个信息恰好可以被512整除。其实从后续过程可以看到,计算MD5时,是将信息分为若干个分组进行处理的,每个信息分组的长度是512bit。

在进行MD5值计算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些定义。

下面就是最核心的信息处理过程,计算MD5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轮流处理每个信息分组的过程。

MD5算法实现如下所示。

这里也和Java提供的标准MD5算法进行了对比,通过测试可以看到该MD5计算的结果和Java标准MD5算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