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个加密算法的题吧??
y=x+k(MOD 26)这个叫做恺撒密码。
凯撒密码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对称加密体制,在古罗马的时候都已经很流行,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把字母移动一定的位数来实现加密和解密。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后(或向前)按照一个固定数目进行偏移后被替换成密文。例如,当偏移量是3的时候,所有的字母A将被替换成D,B变成E,以此类推X将变成A,Y变成B,Z变成C。由此可见,位数就是凯撒密码加密和解密的密钥。
凯撒密码(移位密码):公式Y=(X+k)(mod 26):X是原码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Y是码文在字母表中的位置,k是位移量,也就是密钥。
所以,你只要给我k,我就能给你将这段字母解密了。
我宣布,已经破解了这段密码。答案就是 irememberyourloveliness
i remember your loveliness 我记得你的可爱。
上面公式中的k应该是k=7,解密的时候,再拿对应字母减去7.
比如P,P往前7个字母是i, 如果不够减,就加26再减。
# codinng=utf-8
x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split(' ')
y =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split(' ')
X = map(lambda x: x.upper(), x)
Y = map(lambda x: x.upper(), y)
dict_kaisa = dict(zip(x + X, y + Y)) # 创建一个字典, 键为原字符串, 值为加密字符串
# 定义凯撒加密函数, 输入字符串, 输出凯撒加密后字符串
def kaisa(string):
result = []
for i in range(len(string)):
if string[i] in dict_kaisa.keys():
result.append(dict_kaisa[string[i]])
else:
result.append(string[i])
return ''.join(result)
print(kaisa('The Zen of Python')) # 结果为Gur Mra bs Clguba
1、首先通过把字母移动一定的位数来实现加密和解密。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后按照一个固定数目进行偏移后被替换成密文。
2、在使用凯撒密码时需要将自己想加密的内容写下来,加密时需要通过字母加密,则写加密内容时需将内容用英文表达或用汉语拼音表达。
3、然后确定偏移方向和偏移度,即向前还是向后偏移,以及偏移的位数,都是向后偏移度为3,则A—D,B—E,下面就以该加密条件进行加密。
4、将每一个字母都一一加密后按照原来的顺序写下,则完成了加密,密文的内容无法直接看出。在加密过程中若某些字母后没有字母了,则可以从头数起,即采用上述加密条件,则X—A,Y—B,Z—C。
5、若想对密文进行解密,则需找到正确的偏移方向已经偏移量,这样才能成功解密。以上就是凯撒密码的方法,这个方法可含蓄表达一些不好直接表达的内容。
密钥k=5;则凯撒加密之后得到的密文为:infsemnxmfslbz
凯撒密码:简单来说,就是把明文的字母,向后移密钥位,如次题就是向后移5位,所以d后移五位是i,i后移五位是n;依次类推,得到最后的密文。
凯撒密码是罗马扩张时期朱利斯• 凯撒(Julius Caesar)创造的,用于加密通过信使传递的作战命令。它将字母表中的字母移动一定位置而实现加密。例如如果向右移动 2 位,则 字母 A 将变为 C,字母 B 将变为 D,…,字母 X 变成 Z,字母 Y 则变为 A,字母 Z 变为 B。
因此,假如有个明文字符串“Hello”用这种方法加密的话,将变为密文: “Jgnnq” 。而如果要解密,则只要将字母向相反方向移动同样位数即可。如密文“Jgnnq”每个字母左移两位 变为“Hello” 。这里,移动的位数“2”是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钥。
该程序既可用于加密又可用于解密。只要传入明文和偏移量即可加密,解密需要传入密文和负的偏移量就可以解密。
输出的结果:
凯撒密码由于加解密比较简单,密钥总共只有 26 个,攻击者得到密文后即使不知道密钥,也可一个一个地试过去,最多试 26 次就可以得到明文。
这里不光根据 offset 偏移进行加密,还加上了字符所在的下标进行混合加密。
输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