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摩斯密码,全面解析——《星际穿越》

2023-03-05 9:42:46 摩斯密码知识 思思

宇宙那么大,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向外星生命发送过哪些消息?

这些信息可能只是瞎猜的。

在19世纪早期,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瑟夫·约翰·冯·利特罗真挚的建议人类在撒哈拉沙漠中挖掘巨大的几何图样的壕沟,用煤油充填并点燃火焰。这个想法是为了向生活在太阳系其他地方的外星文明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我们在这里。

冯·利特罗没能见证到他的建议被实施。尽管如此,距离他提出那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很久之后,我们仍未停止尝试接触地外生物。

那么,我们已经向外星人发送了哪些信息呢?

无线电使得宣告地球存在的探索成为现实。在1962年,苏联科学家将无线电发射器对准金星,用摩斯密码向这个星球致敬。这个第一次发出的介绍,包含了三个单词:Mir(在俄语中代表和平或者世界),Lenin和SSSR(苏联西里尔文名称的拉丁字母缩写)。根据2018年发表在《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这个信息更多地被认为是符号性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全新行星雷达的试运行,这项技术将无线电波发送到太空,其主要目标是观测和绘制太阳系中的物体。

就距离而言,下一次接触外星人的尝试会更加遥远。正在1974年,一队科学家,包括宇航员弗兰克·德雷克和卡尔·萨根,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向距地球大约25000光年的星团,梅西埃13号发射了一条无线电信息。这幅以二进制代码发送的图像描绘了一个火柴人、一个双螺旋DNA结构、一个碳原子模型和一个望远镜简图。

SETI的创始人弗兰克·德雷克坐在他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阿普托斯的家中的阿雷西博信息彩色玻璃窗旁。(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撰稿人via Getty Images)

心理学家,外形情报信息中心(METI)总裁道格拉斯·凡柯告诉生命科学网。“阿雷西博信息给了我们一个‘作为人类我们在数学和科学语言中是什么’的快照。”

阿雷西博消息,毫不夸张地说,是瞎猜的。据康奈尔大学天文学院称,它需要大约2.5万光年才能到达梅西耶13,到那时,星团将会移动。设想的外星人可能仍然能够在它呼啸而过的时候检测到信号——它的强度是我们太阳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的1000万倍。(太阳发出广谱的电磁辐射——从紫外线到无线电广播。)但这是不可能的,地外文明搜索(SETI)研究所的天文学家Seth Shostak说。

肖斯塔克告诉《科学现场》杂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有力的信息。”“它就像一块巨大的广告牌5号州际公路,但它在某个地方的田野里。”

最近,无线电被用来传播从艺术到广告的一切东西。根据《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2008年,多力多滋向大熊座的一个太阳系发射了自己的广告,这个太阳系距离我们大约42光年。2010年,一条用克林贡语(《星际迷航》宇宙中虚构的外星人使用的语言)写的信息邀请真实的外星人参加荷兰的克林贡歌剧。

我们不仅仅依靠无线电进行交流;我们还从地球上发射了载有人工制品的航天器,希望它们最终能被智能生命形式从星际空间中铲走。旅行者1号和2号于1977年发射升空,用于探索太阳系的外层空间和星际空间。每个卫星上都有一张金质唱片,里面有来自地球的音乐、环境声和116张地球和太阳系的图像。

旅行者号飞船仍在星际空间中穿梭,等待着外星人的发现。但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谢里·威尔斯-詹森表示:“不可能。”谢里·威尔斯-詹森是俄亥俄州鲍林格林州立大学专门研究外星智能的语言学家。

她在天文在线中说道:“尽管这在实际交流上毫无意义,但它是一次美丽又诗意、可爱又勇敢的尝试,真正概括了我们最好的一面。”

专家们赞同任何一个尝试联系上外星文明的举动成功可能性都很低。当然结果取决于我们的恒星系统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但是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也必须通过仔细研读无线电讯号和足够了解数学和自然科学以用来翻译我们的讯息。最终,我们发出的讯息是假设那些外星人是通过和我们相同的手段接收到的:通过听觉和视觉。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讯息都是无用的。“我们在看,他们为什么不在看呢?”Wells Jensen告诉美国生命科学网。如果我们的讯息对于那些假想生命体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呢?没关系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曾告诉这个世界我们的存在”,Well Jensen说道。

相关知识

地外文明(通常缩写为ETI)指假想的外太空生命体。自古以来,对于是否存在其它生命体居住的世界这个问题的争论不曾停歇。现代概念出现于哥白尼革命中证明的地球是绕日运转的行星,其它行星则是相反的其它世界。其它有人居住的行星或者卫星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是这项新探索的自然结果。它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同时它也是科幻小说和流行文学的中心主题。

2020年6月,基于天体物理学信息,诺丁汉大学的天文学家们指出可能存在有三十多个“活跃沟通的生命文明”,或者说是银河系内可以进行沟通的外智慧(CETI)文明(因为距离或体积等各式各样的原因,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可以通过我们的当前手段探测到)。

全面解析——《星际穿越》

目前关于外太空的电影层出不穷,但是《星际穿越》可称得上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影片带给人的除科幻享受以外,更多的是启发我们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之内,人类何其渺小,又何其伟大。

看完影片,有的人说简直烧脑,即便再看50遍也未必能看明白。我本人也是反复观看琢磨才敢下笔。其中多有参考,也掺杂个人观点,如有不妥尽请指正。

影片的主角库伯是一位工程师,他和儿子女儿生活在农村,有一片玉米地。前苏联时期的北美地区自然灾害恶劣,当地经常沙尘漫天,民不聊生。库珀和女儿墨菲在家时常发现家里有些东西不太对劲,比如沙尘暴后房间里的灰尘摆成了独特的形状,好像留有什么人为的印记,更明显的事是靠墙的书架上的书会无缘无故地掉下来。求知欲极强的库伯从中发现玄机,终于破解其中的奥秘,得到一组坐标,前往后才发现是美国宇航局(NASA)的秘密基地。期间得以见到女主,老教授,以及其他几名宇航员。科学家告诉男主,由于世界末日快到了,多年前执行了一个探索宇宙的计划,他们发现一个“虫洞”,另一端有12个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并派出12个宇航员探索到虫洞的另一端。可是宇航员只能接受信息而不能发出,或者说无法传达更复杂的数据供科学研究,只能再派宇航员仔细考察。

对于人类面前的危机,老教授有AB两个方案

A方案,教授要解决一个地心引力的问题,需要男主带回黑洞数据,通过以上两个条件(地心引力算法和黑洞数据),就可以在另一个星球建立根据地适合剩余的人类居住。

B方案,抛弃地球所有人,留一些冷冻受精卵到另一个星球上去繁衍新生命。

教授其实已经解开了地心引力算法,只是他认为带回黑洞数据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大家他已经解开了算法。

即便女儿墨菲已破译书架掉落书本的密码,是一个单词“stay”,请你留下。可男主有一颗探索的心,虽然心中万般不舍,也毅然决然踏上征程。

来到三个星球之一——水球。在这里他们经历了惊涛骇浪。面对巨大的浪山,人类小如蚂蚁。因为黑洞边缘引力的问题,在水球的短短几个小时后,地球上已经过了23年。

发现水球不适合居住后,他们又来到不毛之地——冰球,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前宇航员之一,但这个宇航员只想盗用他们的飞船活下去,使男主几乎丧命。早已发现端倪的机器人提前毁坏了自动对接系统,使得前宇航员未能得逞并葬身宇宙。而在这时男主又给出好莱坞大片应有的表演,计算母舰自转角度和速度手动对接并成功。

在两次探索的过程中,地球上已经过去了多年,男主的女儿墨菲已经长大,并成为老教授的副手,水球之旅过后回到母舰看到地球上的女儿和儿子传来的讯息不禁让男主泪奔。

这时候母船安全了,但是受损并且燃料不够了,这时候男主再次化身天文以及物理学家,想出一个方案,让母船环绕黑洞外围飞行,借助黑洞的引力,把小飞船当作助推火箭,将飞行器弹向第三星球。男主和机器人配合女主的飞船,而自己和机器人则被黑洞吸引进去。

至此女主的剧情告一段落,开始了整部电影最精妙的部分:被吸入黑洞的男主到达了一个奇异的空间,这就是传说中的“五维空间”。在这个五维空间中,若干个四维空间不断重叠,重合在一起。男主可以任意切换到一个四维空间中。但他所在的x,y,z坐标,就是地球上他女儿的房间,w坐标,他可以随意切换。他在多个四维空间中,看到了曾经女儿的生活,于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移动了这个四维空间中的书架上的书,让他们掉在地上,就是stay的秘密。同时也在五维空间中的机器人发过来讯息,告诉他已经拿到黑洞数据。

男主于是给四维空间的另一个自己传递灰尘坐标(对应片头屋里掉落灰尘),再通过自己送给女儿的表的指针,传递摩斯密码,把黑洞数据传递过去。

这一切,都是一个可以切换四维空间任意坐标的五维空间实现的效果。而这个五维空间,其实就是未来的人所创造出来的。拿到数据的墨菲经过辛苦钻研终于成功破解其中的奥秘。完成了科技革命,带领了地球人大迁移到一个新的宇宙空间站中,成为了救世主。电影的结局是,地球人发现了漂浮在太空中的男主并救了他,此时女儿已经百岁高龄,而男主才30多岁。父女二人见面后,男主毅然决然前往三号星球,寻找多年来在那里执行B方案的女主。

影片一开始,呈现在眼前的情景颇让人感到温暖 ——宇航员退役的工程师父亲,聪明有灵性的女儿,懂事听话的儿子,年迈但身体还算康健的爷爷。他们自在的生活,可以将车子开往田地不顾一切追寻无人机。只是滚滚而来的黄沙也让观众的心里蒙尘。原本安逸的生活即将结束,人类面对的将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除了对生与死的思考外,影片更注重对人性的诉说。 人类无私的爱、自私的求生欲,都在死亡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探索水球后回到太空的男主,当看到儿女已经长大,听到父亲已经故去的消息,而自己却一如当初,内心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布兰德教授放弃了地球上的人类,从头开始就只想执行B计划,但他一直在撒谎,也许还包括那句“地球是我们的”。在放弃了女儿,抛弃了情感,背离了“人性”,只是为了让人类得以繁衍。他是孤独的,“我不害怕死亡,我害怕的是时间”,“我们必须要远远地超越我们个体的生命范畴,不能以个体思维来思考问题,要以种群为前提”。曼恩博士也为他辩解:“人类的进化还没有超越这个简单的障碍,我们能为认识的人付出情感,甚至付出一切。但是这种付出很难超越过个人视野。不可原谅,他早就知道。他准备好了以毁灭自己的‘人性’”。很多人只能看到显性局部和目前,看不到隐性全体和长远。不得不说,A计划的成功是影片的理想化和一厢情愿。也许布兰德才是大爱真正的践行者。

然而宇航员曼恩,在一个荒凉的星球上彻底绝望。他怀着拯救人类牺牲自己的信念来到外太空,但是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和死亡面前濒临崩溃,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一种疯狂。整个影片中,曼恩的台词是最精华的。他和布兰德教授,在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的英雄。他撒谎和杀人的动机与布兰德一样,都是为了实施B计划。如果库珀等知道冰冻星球无法生存,又不去执行B计划,“我们就全部得死”——这是指整个人类的灭绝。曼恩在死前说,“ 这不是关于我的生命,也不是库珀的,这关系到整个人类。 ”他并不是懦夫,而是经历过濒死状态后迸发出的关乎个人及整个族群的求生本能。马特达蒙戏份不多,但他的“人性”弱点、心理冲突,特别是自私和无私间的撕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还是去另一个存在渺茫希望的星球做上帝,你会如何选择呢?诺兰兄弟的剧本技巧在这里让人叹服。

剧中有两个细节格外让我为之动容。第一处是23年后库伯看儿女发来的视频讯息。另一处就是当曼恩撞破库伯的头盔后边走边回头,吟诵着英国诗人Dylan Thomas的诗句:

面对死亡幽暗的宁静,生命最本真的欲望会燃烧爆发 。Dylan的这首诗,是人类对命运的最后抗争:“人类发源于此,却绝不会在此终结。”这和所有伟大的探索故事一样惊心动魄,兼具豪情和悲壮,却更加贴近生命,是文明断绝退路的殊死一搏,混杂着希冀与绝望。在生死关头,选择屈服于对于死亡、孤独的恐惧,还是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承而奋不顾身,对此又怎么能轻易判断孰对孰错?

库伯等几位宇航员在水球考察时,在巨大的海浪之前,人类如蚂蚁般渺小,更何况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

80多年前,我们人类以为整个宇宙是由目前已知的银河系所构成,这个想法在当时颇为合理,因为银河系已经相当庞大。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如果你在银河系的一头点亮电筒,这道光亿18万6千英里的秒速前进,也要花上10万年才能抵达银河系的另一端。不过现在我们知道,银河系也不过是宇宙中大约一千亿个星系的其中之一。星系数目之多,若是它们突然都变成豌豆大小,也足以装满一整个运动竞技场。每个星系里,都有几十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全部加起来,整个宇宙内所拥有的恒星数目多到让大多数人无法想象。

恒星度过青壮年时期会变成红巨星,红巨星会演化成白矮星,之后是超新星,再之后是脉冲星,然后是中子星,再往后是假设中的还没有发现实体的夸克星,最后会演化成黑洞。

宇宙在约138.2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能量激荡,并产生光、热。大爆炸后30万年,最初的物质涟漪出现。大爆炸后20亿~30亿年,类星体逐渐形成。大爆炸后100亿年,太阳诞生。3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逐渐演化。这个宇宙大爆炸理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合理的理论。

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有一种 “暗能量”会产生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相对的,还有“暗物质”有巨大的吸引力。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引力和斥力之争,最终宇宙的膨胀会逐渐减速,但永远不会停止。

《星际穿越》中最让人迷惑和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时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一直处于一个时间速率保持恒定的四维空间里,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是四维空间,三位解决了方位,时间是第四维,而我们总要用这四维描述事物的状态。

关于虫洞是什么,影片中一位宇航员做了生动的解释。可虫洞的学名为: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多维空间隧道。时空洞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也译作蛀孔。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虫洞是1916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认为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做时间旅行。

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该理论。简单地说,“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开启。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虫洞也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

理论上,虫洞是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空间隧道,就像是大海里面的漩涡,是无处不在但转瞬即逝的。这些时空漩涡是由星体旋转和引力作用共同造成的。就像漩涡能够让局部水面跟水底离得更近一样,能够让两个相对距离很远的局部空间瞬间离得很近。不过有人假想一种奇异物质可以使虫洞保持张开,也有人假设如果存在一种叫做幻影物质的奇异物质的话,因为其同时具有正能量和负质量,因此能创造排斥效应以防止虫洞关闭。

不过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观察到虫洞存在的证据。为了与其他种类的虫洞进行区分,一般通俗所称“虫洞”应被称为“时空洞”。在影片中,库伯等人穿越虫洞时出现了时空扭曲等等奇妙现象。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电磁波也逃脱不出。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取得位置以及质量。

所以老教授即便解开了公式也不愿将真相告诉库伯等人,计划A难以实施正是因为宇宙飞船难以到达黑洞奇点,更不必说将信息传回地球。

剧中女儿墨菲领会了父亲通过表针传达给他的电码,并成功制造宇宙飞船,使人类免遭灭绝。

地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承载了万亿生灵的生存和发展。影片表现了人类对其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担忧。我们难以保证多年以后,随着人类规模不断扩大,地球资源不会枯竭。而这也正是我们一直以来为太空探索事业不断努力的原因之一。

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奥尔科夫斯基就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比较自由地在天空飞行并飞向太空。当人们终于飞向太空时,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其实很小。由于发达国家无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由于国际垄断资本为获取超额利润而不顾保护大气环境,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树木森林都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危机,江海湖泊受到污染,树木遭到乱砍乱伐,沙漠迅速吞没良田,近海生物大量死亡,人类所有这一切,在太空或者通过航天技术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人们看到,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自利的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不得不由全人类共同承受,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才成为了人类共同的呼声。

《星际穿越》是一部集科技、人文、情感于一体的佳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尝。

汪苏泷银河中的摩斯密码是什么

《银河》《星星坠落时》中的摩斯密码 ,意思都是 “I 'm in the Galaxy.Where are you?我在银河,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