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迷你世界领音符。密码:唢呐2MZY27,卡卡2MYM87,花小楼0N4CLD,琵琶2MZ4AF,迷斯拉0MTQYB,妮妮4MPGKT,蛙太郎0MYX9A等等。玩家可以去各大平台或朋友交换。可以和好友分享音符密码,完成对应任务,获取“音符”道具来兑换限定福利徐梦圆节奏浪花套装和其他皮肤坐骑碎片等大量福利。
电脑文件加密 推荐使用专业的加密软件 域之盾
域之盾软件拥有完善的文件加密、图纸加密功能等等多种加密软件解决方案,支持多种类型图纸自动加解密。
借助加密算法来实现的文件加密,这种方式在大众平常工作中可能比较少见,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其实这个是必备的,专业的加密软件的安全性是无可比拟的。为了防止公司内部的机密信息被外泄、防止被商业间谍盗取信息、防止被黑客攻击,一般都会采用专业的加密软件。
加密软件市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国内市场知名品牌也就屈指可数的几家而已。相对而言域之盾软件还是不错的,效果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域之盾软件有两道防线,在安全加密方面做得很到位。
第一道防线:端口管控管控USB端口拷贝、刻录、打印行为,控制所有的终端端口外泄。
第二道防线:数据加密源头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杜绝数据泄密强制对计算机生成的文档图纸、源码、办公文档等数据自动透明加密,加密后仅在指定范围内进行数据交互;所有加密过程均为自动和透明,不影响原有工作习惯和管理流程;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保护,新建、修改、传递、存储、备份均加密。
这个其实是c大调五线谱,下面的按钮模拟琴键,乐谱看一下就可以了。墙上的乐谱下划一线上的音符对应第一个按键,下划一线和最下面一根线中间空当处的音符对应第二个按键。其实就是c调的1和2,以此类推
琴谱出来后,先点地上的第一个按钮,会发现琴谱的第一个音符变亮了,说明对了。这样按照数字依次点,全部亮了就对了。
密室逃脱2
第一行第一个音是“1”
第二行第一个音是“7”的低八度音,就是“7”字下加一点
第三行第一个音是“7”
第四行第一个音是“5”
第五行第一个音是“2”的高八度音,就是“2”字下加一点
第六行第一个音是“4”的高八度音,就是“4”字下加一点
不需要网络的话,就是单机游戏了,手机上的单机游戏遍地都是,但是故事情节、游戏画面、又让人新奇烧脑的精品游戏确是需要寻找的,小编是逃脱游戏的爱好者,想当初可是把能玩逃脱游戏都试了一遍,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些让小编停不下来的解谜单机游戏。推荐的这些都很好玩,但是竖屏的可能不太多。
1、纪念碑谷(Monument Valley)(竖屏)
它是USTWO公司开发制作的解谜类手机游戏,于2014年正式发行。玩家在游戏中,通过探索隐藏小路、发现视力错觉以及击败神秘的乌鸦人来帮助沉默公主艾达走出纪念碑迷阵,引导艾达至碑谷。小编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就被设计者的空间设计感折服了。现在苹果版已经有第二部了,大家可以试试。
2、机械迷城(Machinarium)
它是由捷克独立开发小组Amanita Design开发的一款冒险解密游戏,于2009年10月16日发行。本游戏在2009年独立游戏节上获得了视觉艺术奖。《机械迷城》中每个人都是机器人,包括游戏中的主角,故事有趣,闯关游戏也很有意思。
3、逃离方块系列(Cube Escape)
这是 Rusty Lake制作组制作,loyaltygame b.v公司发行的一款密室逃脱类游戏系列,下面有所有系列名称。
4、未上锁的房间(THE ROOM 1、2、3)
这是一款由Fireproof Games推出的经典的3D密室逃脱类游戏,为你带来一段充满创意,离奇古怪的旅程,旅程里有唯美的场景,有危险的陷阱也有神秘的氛围,当然少不了引人入胜的谜题。但因为游戏是3D的,所以玩的久了会头晕的,大家就不要追求一次通关了。
5、地狱边境(Limbo)
它是由Playdead Studios开发的一款2D冒险游戏。玩家在游戏里扮演一名小男孩,在地狱的边缘寻求希望。小编玩的时候内心还是不忍的,尤其每次主角挂掉的时候。
6、纸境(Tengami)
是由英国独立开发小组Nyamyam制作研发的一款解谜冒险类移动游戏。整个游戏世界均由书页纸质结构组成,玩家通过拉动标签或翻动页面,从而与游戏世界进行心灵沟通,最终揭晓隐藏在剧情背后的故事,画面唯美。
7、神秘视线(Mystery Case Files)
是一部由 Bigfish Games 出品的冒险解谜系列,游戏的口号是 You Be the Detective,玩家作为侦探,根据英文提示找出相对应的东西,使用丰富的道具,解开相应的谜题,破解诡异的机关。游戏道具隐藏得很隐秘,机关设计得很精巧,音效做的也非常棒。这个游戏还是很有难度的,目前出到了11集。
8、黑暗沼泽庄园(Darkmoor Manor Paid)
是一款第一人称视角的密室逃脱、解谜游戏。画面还是很好的,解谜也很好玩。
9、阿扎达
这是是Bigfish Games带来的解谜大作。故事发生在一本被诅咒魔法书里,里面封印着提多,您必须解决阿扎达一系列的迷题,寻找隐藏的线索,才能释放他
10、梦之旅系列(Dream Chronicles)
是由Kat Games开发并由Play First发行制作的一款系列解谜游戏。在本作中,玩家将与女主角一起寻找到一些相关物品,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解开迷题,穿越一道道门。目前为止,本系列共有五个游戏。
这些游戏都是中等难度,都可以很快上手。游戏过程中遇到需要找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判断这东西有没有用,没有头绪的时候就在屏幕上多点点。大家玩游戏最好都玩汉化版的,不然可能打不开游戏哦~如果某个场景卡住了,可以求助攻略。
1, WAV
WAV是Microsoft Windows本身提供的音频格式,由于Windows本身的影响力,这个格式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通用音频格式。不客气地说,它实际上是Apple电脑的AIFF格式的克隆。通常我们使用WAV格式都是用来保存一些没有压缩的音频,但实际上WAV格式的设计是非常灵活(非常复杂)的,该格式本身与任何媒体数据都不冲突,换句话说,只要有软件支持,你甚至可以在WAV格式里面存放图像。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WAV文件里面存放的每一块数据都有自己独立的标识,通过这些标识可以告诉用户究竟这是什么数据。在WINDOWS平台上通过ACM(Audio Compression Manager)结构及相应的驱动程序(在这里通常称为CODEC,编码/解码器),可以在WAV文件中存放超过20种的压缩格式,比如ADPCM、GSM、CCITT G.711、G.723等等,当然也包括MP3格式。
虽然WAV文件可以存放压缩音频甚至mp3,但由于它本身的结构注定了它的用途是存放音频数据并用作进一步的处理,而不是像mp3那样用于聆听。目前所有的音频播放软件和编辑软件都支持这一格式,并将该格式作为默认文件保存格式之一。这些软件包括:Sound Forge, Cool Edit Pro, WaveLab等等。由于WAV的支持实在是太广泛了,可以说,即使Windows退出历史舞台,WAV格式也不会消亡。
2, mp3
第二个要提到的就是改变了世界的mp3了。这个比喻相信大家都会同意。mp3是Fraunhofer-IIS研究()的研究成果。mp3是第一个实用的有损音频压缩编码。在mp3出现之前,一般的音频编码即使以有损方式进行压缩能达到4:1的压缩比例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mp3可以实现12:1的压缩比例,这使得mp3迅速地流行起来。mp3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压缩比例同时又能保持相当不错的音质是因为利用了知觉音频编码技术,也就是利用了人耳的特性,削减音乐中人耳听不到的成分,同时尝试尽可能地维持原来的声音质量。
衡量mp3文件的压缩比例通常使用比特率来表示。这个术语的英文是bps: bit per second,表示每1秒钟的音频可以用多少个二进制比特来表示。通常比特率越高,压缩文件就越大,但音乐中获得保留的成分就越多,音质就越好。由于比特率与文件大小音质的关系,所以后来又出现了vbr(Variant Bitrate 可变比特率)方式编码的mp3,这种编码方式的特点是可以根据编码的内容动态地选择合适的比特率,因此编码的结果是在保证了音质的同时又照顾了文件的大小,结果大受欢迎。其实mp3的编码标准本来就支持这种压缩方式,但是第一个将此功能实现的反而是一个第三方工具:曾经非常有名的Xing Technology公司(,当年很多电脑上看VCD听mp3就靠这个公司的Xing Player)推出的Xing Encoder。
由于mp3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损压缩的编码方案,所以可以说所有的播放软件都支持它,否则就根本没有生命力。在制作方面,也曾经产生了许多第三方的编码工具。不过随着后来Fraunhofer-IIS宣布对编码器征收版税之后很多都消失了。目前属于开放源代码并且免费的编码器是LAME (Lame Ain't Mp3 Encoder,)。这个工具是公认的压缩音质最好的mp3压缩工具。另外,几乎所有的音频编辑工具都支持打开和保存mp3文件。最近,Fraunhofer-IIS对之前不收取版权费的mp3解码器也征收了版权费。此举大有Fraunhofer-IIS意识到mp3已经在没落,趁还能收到钱最后捞一把的意思。应该说,到了现在,MP3确实显现出疲态了。许多新一代的编码技术都已经能在相同的比特率下提供比MP3优越得多的音质。特别是音乐发烧友对mp3的音质更是嗤之以鼻。不过由于mp3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支持mp3的软件多如牛毛,更别提众多支持mp3的硬件播放器,如MPMAN,DiscMan,CD/VCD/DVD机等等。一句话,它依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音频压缩技术,所以要它真正退出舞台相信还有好一段时间。
3, mp3PRO
为了使mp3能在未来仍然保持生命力,Fraunhofer-IIS研究所连同Coding Technologies 公司()还有法国的Thomson multimedia公司()共同推出了mp3PRO。这种格式与之前的mp3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能在低达64kbps的比特率下仍然能提供近似CD的音质(mp3是128K)。该技术称为SBR(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它在原来mp3技术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原来mp3技术中损失了的音频细节进行独立编码处理并捆绑在原来的mp3数据上,在播放的时候通过再合成而达到良好的音质效果。
Mp3ProO格式与mp3是兼容的,所以它的文件类型也是mp3。mp3PRO播放器可以支持播放mp3PRO或者mp3编码的文件;普通的mp3播放器也可以支持播放mp3PRO编码的文件,但只能播放出mp3的音质。但是,虽然mp3PRO是一种优秀的技术,由于技术专利费用的问题以及其他技术提供商比如Microsoft的竞争,mp3PRO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流行。大家可以从Coding Technologies的网站下载Demo播放/压缩工具和Winamp的播放插件。目前也有许多专业音频编辑软件比如Cool Edit Pro 2.0支持mp3PRO格式,但播放器除了刚才说的和Music Match Juke Box就基本没有了。最关键的是由于Microsoft的媒体播放机不支持,使得mp3PRO失去了流行的机会。前段时间Coding Technologies推出了最新的MPEG-4 aacPlus,通过将SBR技术应用在AAC(Advanced Audio Codec)技术中而获得更卓越的音质。Coding Technologies并表示SBR将会成为MPEG-4的核心技术。但缺乏支持的技术到底能走多远,谁也不清楚。
4,Real Media
互联网大行其道之后,Real Media 出现了。这种文件格式几乎成了网络流媒体的代名词。RA、RMA这两个文件类型就是Real Media里面向音频方面的。它是由Real Networks公司()发明的,特点是可以在非常低的带宽下(低达28.8kbps)提供足够好的音质让用户能在线聆听。这一特点在互联网的早期简直是广大网虫的福音。也就是因为出现了Real Media之后,相关的应用比如网络广播,网上教学,网上点播等等才浮出水面,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
网络流媒体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简单说就是将原来连续不断的音频分割成一个一个带有顺序标记的小数据包,将这些小数据包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在接收的时候再将这些数据包重新按顺序组织起来播放。如果网络质量太差,有些数据包收不到或者延缓了到达,它就跳过这些数据包不播放,以保证用户在聆听的内容是基本连续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促成了网络上的又一个传奇。
由于Real Media是从极差的网络环境下发展过来的,所以Real Media的音质并不怎样,包括在高比特率的时候,甚至差于mp3。特别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Real Networks公司只顾着往Real Media里面加入各种各样的新特性比如广告插播什么的,而忽略了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和宽带网的普及,用户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后来Real Networks通过与SONY公司合作,利用SONY的ATRAC技术(,也就是MD的压缩技术)实现高比特率的高保真压缩,但这些举措始终都带给用户一个姗姗来迟的感觉。由于Real Media的用途是在线聆听,并不适于编辑,所以相应的处理软件并不多。一些主流软件可以支持Real Media的读/写,可以实现直接剪辑的软件是Real Networks自己提供的捆绑在Real Media Encoder编码器中的Real Media Editor。但功能非常有限。这一点与现在的Windows Media相比是两个世界。
5, Windows Media(WMA)
任何事情都少不了Microsoft的份。在意识到网络流媒体之于互联网的重要性之后,Microsoft立马就推出了Windows Media与Real Media相抗衡,同时开始对其他音频压缩技术说不:一律不提供直接支持。到了Windows XP版本还把原来提供的mp3压缩功能都拿掉了。
Windows Media ()也是一种网络流媒体技术,本质上跟Real Media是相同的。但Real Media是有限开放的技术,比如rtsp(Real Time Stream Protocol实时流协议)这样的网络传输协议是提交到网络工作组RFC网络协议集的其中一个(编号RFC2326),而Windows Media则没有公开任何技术细节,据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版权保护,因此要完全封闭,还创造出一种名为mms(Multi-Media Stream多媒体流)的传输协议。所有这些事情综合起来可以看出Microsoft意图一统江湖的野心。
最初版本的Windows Media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评,特别在音质方面更被网络上那些“金耳朵”的网友所不齿。不过在更新了几个版本之后,目前最新的Windows Media 9技术携带着大量的新特性并在Windows Media Player的配合下表现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特别在音频方面,Microsoft是唯一一个能提供全部种类音频压缩技术(无失真、有失真、语音)的解决方案,大有囊括一切的势头。这也是微软的一贯特色:虽然我的东西质量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方便,集成度最高的。目前Windows Media还是处于推广期,播放器和编码器可以免费下载,服务器端捆绑在Windows服务器版中,不另外收费。这些手段正在不断提升其市场占有率。而且由于Microsoft的影响力,支持Windows Media的软件非常多。虽然它也是用于聆听用途,不能编辑,但几乎所有的Windows平台的音频编辑工具都对它提供了读/写支持,至于第三方播放器更是无一例外了,连Real Player都支持其播放。通过Microsoft 自己推出的Windows Media File Editor可以实现简单的直接剪辑。最近,Microsoft还推出了Windows XP Media Center版本,通过在Windows XP中捆绑Windows Media 9技术以及相关娱乐媒体软件来加强Windows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的作用。如果Microsoft继续保持其在操作系统特别是桌面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的话,Windows Media的未来肯定是一片光辉。
6, MIDI
MIDI技术本来不是为了电脑发明的。该技术最初应用在电子乐器上用来记录乐手的弹奏,以便以后重播。不过随着在电脑里面引入了支持MIDI合成的声音卡之后MIDI才正式地成为了一种音频格式。有很多人都误以为MIDI是用来记谱的,这是错的。MIDI的内容除了乐谱之外还记录了每个音符的弹奏方法,所以有些MIDI文件播放起来不好听,而某些则有良好的效果。MIDI本身也有两个版本,General MIDI和General MIDI 2。在MIDI上还衍生了许多第三方的非标准技术,比如非常著名的:X-MIDI(或者叫XG),这是由日本YAMAHA公司()发明的,在原有的MIDI具有128种乐器的基础上扩充到了512种,并增加了更多的演奏控制,配合YAMAHA自己的波表播放软件或支持X-MIDI的硬件可以还原出非常动听和接近真实乐器效果的音乐。另外就是为了弥补MIDI中通过声音合成得到的乐器声音始终比不上真实乐器声音这一缺点而由General MIDI Association(MIDI规范的国际组织,)推出的DLS(Downloadable Sound)技术,该技术通过给MIDI文件附带上真实乐器的录音(采样)而使MIDI文件能营造出接近真实乐器效果的声音,不过该技术的主要问题是带上乐器采样之后的MIDI文件实在是太大了,通常情况下都有4兆字节以上(这样的大小用户当然是去找mp3了),影响了该技术的普及。
由于MIDI具有的优点和特殊性,因此可以相信这是一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继续存在的技术。普通的MIDI文件许多播放器都支持,但要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安装软波表,比如曾经很出名的WinGroove、Roland Virtual Sound Canvas和YAMAHA S-YXG Player。随着Microsoft与Roland()合作在DirectX里面增加了DirectMusic之后软波表就变成了Windows系统的标准配置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X-MIDI格式来说必须使用YAMAHA自己推出的播放器才能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比如当年曾经卖得很火的使用YAMAHA YMF724/740做芯片的声音卡便带有X-MIDI的播放器S-YXG100。
如果要对MIDI文件进行编辑,可以使用的比较出名的软件是Cake Walk Pro和Sonar();X-MIDI则要使用YAMAHA XGWorks。另外还有一些曲谱软件,比如Sibelius()。不过这些软件都是非常昂贵的。国产的相关软件都有一些,而且支持简谱,比如TT作曲家()。
7, Ogg Vorbis
开放源代码的Ogg Vorbis( 或 ),作为开放源码向专利技术下的第一封战书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在经历了一些变故之后,Ogg Vorbis终于在2002年7月释出了1.0版本。由于开放源码的东西向来都缺少枪手为其摇旗呐喊,所以国内并不是有很多的人了解Ogg Vorbis。Ogg Vorbis 是一种音频压缩格式,类似于MP3等现有的通过有损压缩算法进行音频压缩的音乐格式。但有一点不同的是,Ogg Vorbis格式是完全免费、开放源码且没有专利限制的。Vorbis 是这种音频压缩机制的名字,而Ogg则是一个计划的名字,该计划意图设计一个完全开放源码的多媒体系统。开放源代码能为用户在经济上带来收益,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了,但不能忘记的是Ogg Vorbis的技术也不是盖的。Ogg Vorbis文件的扩展名是.OGG。这种文件的设计格式是非常灵活的。它的最大特点是在文件格式已经固定下来后还能对音质进行明显的调节和新算法。现在创建的OGG文件可以在未来的任何播放器上播放,因此,这种文件格式可以不断地进行大小和音质的改良,而不影响旧有的编码器或播放器。在压缩技术上,Ogg Vorbis的最主要特点是使用了VBR(可变比特率)和ABR(平均比特率)方式进行编码。与MP3的CBR(固定比特率)相比可以达到更好的音质。Ogg Vorbis其他技术特性还包括:支持类似于MP3的ID3信息,但比MP3要灵活而又完整得多,实际上可以填写随意多的信息。Vorbis还具有比特率缩放功能,可以不用重新编码便可调节文件的比特率。Vorbis文件可以被分成小块并以样本粒度(granularity,专业术语,指数据可以被分割的最小尺寸)进行编辑;Vorbis支持多通道(大于2)音频流并使用了独创性的处理技术;Vorbis文件可以以逻辑方式相连接等。
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Ogg Vorbis从一诞生就获得了各方的关注,许多著名音频软件,包括象出品Sound Forge的Sonic Foundry()这样的工业巨头也在软件中增加了对Ogg Vorbis的支持,而对于本来就是免费的或者开放源码的音频相关软件比如WinAMP()、CDEX()等等更是第一时间在软件中加入了Ogg Vorbis的支持。可以这样说,Ogg Vorbis在业界的支持是非常广泛的。简单的举个例子,著名的游戏闪点行动(Operation Flash Point)就是使用Ogg Vorbis作为游戏所有声音和音乐的保存格式的。
当然,软件上的支持对于一种音乐格式来说还是一厢情愿的事情。Ogg Vorbis是否能够真正流行起来,关键还是要靠广大用户和音乐制作人。可喜的是,目前在网络上Ogg Vorbis格式的应用已经日渐增多,而且已经开始向其他方面发展,比如游戏、多媒体应用的配乐等。目前Ogg Vorbis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获得著名的BBC广播公司的认可,使用Ogg Vorbis音频流在线播放节目。另外,在硬件方面也出现了支持播放OGG格式的播放器。
Ogg Vorbis几乎得到所有的音频编辑器的支持。另外,作为一般的编码使用,可以在网址可以下载到OggDrop/OggDrop XPd。播放可以使用WinAMP播放。现在Ogg Vorbis已经是WinAMP标准配置之一。
8, VQF
VQF实际指的是TwinVQ(Transform-domain Weighted INterleave Vector Quantization)技术,是日本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集团属下的NTT Human Interface Laboratories()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该技术受到著名的YAMAHA公司的支持。VQF或TVQ是其文件的文件类型名。VQF其实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通常认为96kbps VQF 与 128kbps MP3 质量相同。
虽然说质量相同,但由于VQF使用的是不同的技术,从这个图上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两者的差别。
VQF在YAMAHA公司的大力推动下也曾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不过时至今日,VQF已经在逐步淡出舞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VQF 是专门开发来用于低比特率情况的,对于录音室这种需要高保真的环境就无能为力了。换句话说,VQF仅适合一般播放用途。这使得VQF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其次,VQF没有得到操作系统平台的直接支持,就像mp3PRO那样,Windows自始至终都不支持直接播放VQF文件,使得VQF得不到大范围的推广。再次,VQF是一种封闭的专利技术,导致市场所有与VQF相关的编码器、播放器无一不是YAMAHA和NTT的产物,这一点极大地妨碍了VQF的发展。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曾经致力于推广VQF技术的网站:宣布由于VQF的衰落而停止更新,等待高比特率(192kbps或以上)的VQF格式出台后再作打算。虽然YAMAHA公司已经成功地将VQF提交到了MPEG组织,并成为MPEG-4标准的一部分,但这些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MPEG-4本来就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大包容的平台,与MPEG-1和MPEG-2这样专门针对某种具体的技术而制定的标准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要播放VQF软件,可以通过给WinAMP增加支持插件来实现,也可以使用YAMAHA自己的SoundVQ Player播放器。编码软件可以使用YAMAHA SoundVQ Encoder或者NTT TwinVQ Encoder。后者的优化比较好,速度比前者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