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tring code;//储存初始字符串
string d_code;//加密后的字符串
int i;
int n; //移位的个数
cout"Enter the string "endl;
cincode;
cout"how many step do you want to move ?"endl;
cinn;
for(i=0;icode.size();++i)
{
if(int(code[i])97)
{
if(int(code[i])+n122)
d_code[i]=int(code[i])+n-26;
else
d_code[i]=int(code[i])+n;
}
else if(int(code[i])+n90)
d_code[i]=char(int(code[i])+n-26);
else
d_code[i]=char(int(code[i]+n));
}
for(i=0;icode.size();++i)
{
coutd_code[i];
}
coutendl;
cout"Code = "codeendl;
return 0;
}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define PASSWORD 3
int main()
{
char c;
FILE *source = fopen("source.txt","r");//源 解密时将该源文件换成加密后的文件
FILE *result = fopen("result.txt","w");//处理结果
while((c=fgetc(source))!=EOF)//加密
{
if(c='a'c='z')
c='a'+(c-'a'+PASSWORD)%26;
else if(c='A'c='Z')
c='A'+(c-'A'+PASSWORD)%26;
fputc(c,result);
}
/*
while((c=fgetc(source))!=EOF)//解密 解密时将加密部分注释掉
{
if(c='a'c='z')
c='a'+(c-'a'+26-PASSWORD)%26;
else if(c='A'c='Z')
c='A'+(c-'A'+26-PASSWORD)%26;
fputc(c,result);
}
*/
close(source);
close(result);
system("pause");
return 0;
}
这是之前写的,可以看看
凯撒密码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加密方法,相传当年凯撒大地行军打仗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命令不被敌军知道,就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进行通信,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他的原理很简单,说到底就是字母于字母之间的替换。下面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baidu”用凯撒密码法加密后字符串变为“edlgx”,它的原理是什么呢?把“baidu”中的每一个字母按字母表顺序向后移3位,所得的结果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密文。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M[100];
char C[100];
int K=3,i;
printf("请输入明文M(注意不要输入空白串)\n");
gets(M);
for(i=0;M[i]!='\0';i++)
C[i]=(M[i]-'a'+K)%26+'a';
C[i]='\0';
printf("结果是:\n%s\n",C);
}
它的原理是字母与字母之间的替换。例如26个字母都向后移动K位。若K等于2,则A用C代替,B用D代替,以此类推
k是移动的位数,例如移动两位,当前字母是c,那么c-a=2,再加2,4%26=4(保证变换后的在26个字母的范围内),然后a+4即为e
根据苏维托尼乌斯的记载,恺撒曾用此方法对重要的军事信息进行加密: 如果需要保密,信中便用暗号,也即是改变字母顺序,使局外人无法组成一个单词。如果想要读懂和理解它们的意思,得用第4个字母置换第一个字母,即以D代A,余此类推。
同样,奥古斯都也使用过类似方式,只不过他是把字母向右移动一位,而且末尾不折回。每当他用密语写作时,他都用B代表A,C代表B,其余的字母也依同样的规则;用A代表Z。
扩展资料:
密码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高卢战记》有描述恺撒曾经使用密码来传递信息,即所谓的“恺撒密码”,它是一种替代密码,通过将字母按顺序推后起3位起到加密作用,如将字母A换作字母D,将字母B换作字母E。因据说恺撒是率先使用加密函的古代将领之一,因此这种加密方法被称为恺撒密码。这是一种简单的加密方法,这种密码的密度是很低的,只需简单地统计字频就可以破译。 现今又叫“移位密码”,只不过移动的为数不一定是3位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凯撒密码
凯撒密码是罗马扩张时期朱利斯• 凯撒(Julius Caesar)创造的,用于加密通过信使传递的作战命令。它将字母表中的字母移动一定位置而实现加密。例如如果向右移动 2 位,则 字母 A 将变为 C,字母 B 将变为 D,…,字母 X 变成 Z,字母 Y 则变为 A,字母 Z 变为 B。
因此,假如有个明文字符串“Hello”用这种方法加密的话,将变为密文: “Jgnnq” 。而如果要解密,则只要将字母向相反方向移动同样位数即可。如密文“Jgnnq”每个字母左移两位 变为“Hello” 。这里,移动的位数“2”是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钥。
该程序既可用于加密又可用于解密。只要传入明文和偏移量即可加密,解密需要传入密文和负的偏移量就可以解密。
输出的结果:
凯撒密码由于加解密比较简单,密钥总共只有 26 个,攻击者得到密文后即使不知道密钥,也可一个一个地试过去,最多试 26 次就可以得到明文。
这里不光根据 offset 偏移进行加密,还加上了字符所在的下标进行混合加密。
输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