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将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商用密码三类,分别实行管理。其中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隶属于国家秘密;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商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法》中规定,务必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加密等措施维护网络运行安全。
等级保护2.0规定,涉及网络及传输的国家秘密信息应依法采用密码保护,第三级以上网络应当采用密码保护,并使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认可的密码技术、产品和服务等。
此外,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18年2月8日发布的《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明确提出,等保二级及以上信息系统要求应采用符合《GM/T0028-2014密码模块安全要求》中相应等级密码模块,或通过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核准的硬件密码产品以实现密码的运算和密钥管理等。
不仅如此,商用密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该制度与《网络安全法》规定的网络关键设备与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强制性检测认证制度是衔接一致的。因此,强制性认证制度仅适用于使用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商用密码服务等。而商用密码服务主要包含了密码保障系统集成、运营、监理等。
密码安全性评估以GM/T0054标准为主要依据
当前,我国密码安全性评估主要依据是《GM∕T 0054-2018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其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的密码应用情况安全性评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密码算法、密码技术、密码产品和密码服务四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把从安全视角看到的等级保护系统的技术结构做一个简要的介绍。GM/T0054的密码应用要求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借鉴了等保2.0的体系架构来提出相应的密码应用要求。
“密码技术应用要求”,标准中分为四个层面提出要求,每个层面都是先说总则,然后针对等保一级、等保二级、等保三级、等保四级信息系统分别提出要求。
从图中可以看出,0054沿用了等级保护V2.0标准中的四层结构,也就是说是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共四个层面来提出信息系统中应该如何用密码的要求。
具体到每一层的要求是什么样的,一般来说采用哪些手段能符合相关要求呢?据0054原文,整理了几张小图,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橙色部分均从标准原文中针对 等保三级 系统的要求中提炼出来,而绿色部分的“典型产品”非标准内容,仅为个人理解,这些产品类别均从商密办网站公布的型号产品类别中选出。
当然,并不是上述各层密码类产品都需要在等保三级信息系统中去部署,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设计内容在各个信息系统的“密码应用方案”中进行明确。
密码进行分类管理 需主动进行密码安全评估
本次密码法发布对于非涉密的企事业单位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必须要主动进行“密码安全性评估”。根据《密码法》要求,商用密码产品及服务使用方应按照国家密码管理局有关规定,对商用密码产品、密码服务、密码技术进行安全性以及合规性认证。而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采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并进行密码安全性评估,同时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网络安全等级测评制度密码相关要求相衔接。
3个月内。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在法律中,改一次密码的时间最好为3个月内,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信息,防止密码时间过长不更换出现泄露信息的现象,它不仅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强化了网络运营者的主体责任,还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法》《电子签名法》《密码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网络安全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中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网络安全法》将近年来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并为将来可能的制度创新做了原则性规定,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法律保障。
《网络安全法》的三大亮点:
1、不得出售个人信息: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并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
2、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与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3、以法律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密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是关于商用密码的保护规定,其具体内容为: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运营者应当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自行或者委托商用密码检测机构,开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应当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网络安全等级测评制度相衔接,避免重复评估、测评。
法律依据
《密码法》第二十七条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运营者应当使用商用密码进行保护,自行或者委托商用密码检测机构开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应当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评估、网络安全等级测评制度相衔接,避免重复评估、测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涉及商用密码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
从法律意义上讲,《密码法》是用于调整密码技术应用管理的法律规范,而《电子签名法》是用于调整密码技术在某一方式上进行应用管理的法律规范。因此,前者是一般法,后者是特别法,前者是上位法,后者是下位法。有了《密码法》,《电子签名法》得到了上位法源的支撑,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在基础性法律上取得了明确的依据。
《密码法》的出台意味着国家政策重点开始转变、监管环境愈发趋严,将更重视社会影响和风险控制,以法规、文件、窗口指导等方式加强对电子合同平台的管理。
《网络安全法》:随着《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实施后,以用户敏感信息牟利的行为有了法律依据的量刑标准。
因此,企业保护用户信息的意识应当增强,尤其是在选择电子合同服务商时,尽量选择安全等保级别高、技术资质多的服务商,否则,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企业可能承担相应责任。
数字认证的电子合同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高安全级加密防护,能够阻断任何未授权的操作行为,确保合同签署过程中身份信息安全、合同文件安全、数据传输安全、业务信息安全。数字认证在身份认证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也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