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男子意外被困在海上后,机智的使用摩斯密码获救了,危机时刻,男子用自己的手电筒打出了摩斯密码的求救信号,就是那么巧被民警发现,这才得以获救,这确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想要用摩斯密码求救,那肯定要去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求救密码,真的是能给自己带来一丝被救的机会。
不得不说这个男子也确实是有一些奇特,来自厦门的某市民在大晚上的时候选择去挖花蛤,可是却突然遇到了海上涨潮直接被困在了海上,这个时候的海上可是漆黑一片,很难被人发现,在危机时刻,男子突然想到自己在电视中看到的摩斯求救信号,于是便试着向岸边发起了信号,庆幸男子还有一个头灯能够救自己于危难之间,这时正好有特警在海域巡逻,这个情况也被发现了。
厦门男子这个遭遇还真的是是险中求胜,幸好也碰到了巡逻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靠喊话是根本没有办法传递任何信息的,队员便用手电采用相同的频率作出了回应,结果海中央的那个闪烁的亮点立刻回应,这让大家都很震惊,在寻求支援后,一直用警用手电和男子进行“对话”,用这种方式去安抚对方的情绪,如果两人都不会摩斯密码的话,那就惨了。
市民一开始就是想趁着退潮的时期,去海滩挖一些花蛤,把手机给放到了岸边后,就非常专注于挖花蛤当中,一回头才发现自己离海边已经有几百米远了,加上快速涨潮,男子只能够爬到一块礁石上躲避,当时应该是非常无助的,这种时候他只能够用自己的头灯发出求救信号,这求救的方式确实是非常高级的,但同时也说明男子还是非常冷静的,可是这种求救的方式对于大家来说也比较陌生,他使用的就是属于三长两短的求救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大家都可以去学习一下,但是最能保证自己安全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不要凭着自己的盲目信心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吸引别人,注意让人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比较复杂的通讯方式基本上已经用的很少了,当然这种简单的求救密码还是可以学一下的,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中文的摩尔斯密码对照表见本文图。
不同于现代化的数字通讯,摩尔斯电码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短促的点信号“・”,读“滴”(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Da)表示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
1912年,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首航遇险时,发送的是CQD(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决定用CQD作为船舶遇难信号),但因D(—··)易于其他字母混淆,周围船只并未意识到是求救信号,没有快速救援,在快沉没时才使用的新求救信号SOS(···———···)发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SOS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摩斯码的应用
摩斯密码编码简单清晰,二义性小,编码主要是由两个字符表示:"."、"-",一长一短,这在很多情况下应用很多,比如发送求救信号。电影《风声》中就是采用在衣服上缝出摩尔密码,将消息传播出去。动漫《名侦探柯南》中《推理对决,新一vs冲矢昴》(tv511)就是用了这种方法。
在利用摩尔密码灯光求救的时候,定义:灯光长亮为"-",灯光短亮为".",那么就可以通过手电筒的开关来发送各种信息,例如求救信息。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
摩斯密码对照表如下:
摩尔斯电码morse code它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滴”(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Da)。间隔时间:滴,1t;嗒,3t;滴嗒间,1t;字符间,3t;字间,7t。
1837年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常用缩写
A - All after (问号后用于请求重复) 。
AB - All before (同样)。
ARRL - American Radio Relay League(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
摩斯密码的对照表如下: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密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字符之间短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扩展资料:
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点划组合,它们由二个字母的摩尔斯电码连成一个使用,这样可以省去正常时把它们做为两个字母发送所必须的中间间隔时间。
AR:·—·—·(停止,消息结束)
AS:·—···(等待)
K:—·—(邀请发射信号)(一般跟随AR,表示“该你了”)
SK:···—·—(终止,联络结束)
BT:—···—(分隔符)
···—·(我将重新发送最后一个单词)
·· ··(同样)
········(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由两种基本信号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滴”;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间隔时间:滴=1t,嗒=3t,滴嗒间=1t,字符间=3t,单词间=7t。
摩斯密码是用点和线来表示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的一种方式,如果在电脑上想打出摩斯密码的话可以用‘.’和‘-’作为基本单位,一点点打出来,也可以找个翻译网站先翻译然后再复制,这样节约时间和精力。 电报最早是由美国的摩尔斯在 1844 年发明的,故也被叫做摩尔斯电码。
拓展资料: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密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发明于1837年,发明者有争议,是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或者艾尔菲德·维尔。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参考链接:摩尔斯电码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