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Turing的生平事迹(阿兰图灵破译密码的故事)

2023-04-11 5:17:24 密语知识 思思

艾伦·图灵(Ala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把一个泡过氰化物的苹果咬入口中,告别世界,享年41岁。2013年12月24日,在英国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灵的要求下,英国女王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图灵在科学、特别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方面,他的一些科学成果,构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从1952年直到去世,图灵一直在数理生物学方面做研究。他在195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形态发生的化学基础》(The Chemical Basis of Morphogenesis)。他主要的兴趣是斐波那契叶序列,存在于植物结构的斐波那契数。他应用了反应-扩散公式,如今已经成为图案形成范畴的核心。

图灵不但以破译密码而名闻天下,他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常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

战争结束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他研制了“曼彻斯特马克一号”———著名的现代计算机之一。1999年,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世纪100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伦·图灵

图灵传记: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 · 图灵诞辰108周年

2021 年,你将会在 50 英镑钞票上看到下面这位角色:

对,没错,他就是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都会提到的知名人物——艾伦 · 麦席森 · 图灵,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现代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大英帝国荣誉勋章获得者。总之,荣誉很多,贡献很大,是一名伟人。

2019年7月15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在新版50英镑上使用新的人物肖像,以此表达对这位天才计算机科学家的崇高敬意。

2015年,以图灵为原型的电影《模仿游戏》,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在影片《模仿游戏》中,图灵与同事为了破解德军的恩尼格码密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最终排除万难取得成功,扭转二战战局,让观影者动容。

然而在影片的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尾:“在接受了一年的官方授权荷尔蒙疗法后,1954年,艾伦·图灵自杀。”让无数人唏嘘感叹。

事实上,图灵的人生比他被赋予的标签要丰富得多。他充满谜团的死亡也并不能令人信服地用同性恋殉道者的故事来解释。

2020年6月23日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祖师爷-——图灵的108年诞辰。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回顾图灵的一生、成就与贡献以及给教育工作者的启发,致敬图灵诞辰108周年。

人工智能的历史饱经沧桑,作为人工智能的开山鼻祖,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图灵提出的图灵机模型和图灵测试了。

作为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图灵每天的日常就是算题,终于,有一天他顿悟了: 人算不如天算,要是有机器人帮忙算就好了。

1936年,图灵在《可计算数字及其在判断性问题中的应用》 中构想出了后来被世人称为“通用图灵机”的抽象设备,包含了数据、指令和程序的基本思想,后来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在这个模型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这个抽象模型阐明了通用计算机原理,想象这种设备拥有无限的内存,能够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它还包括一个在内存上以一个符号为单位前后移动的扫描器,用于读取信息及写入额外的符号。

简单说,就是模仿人的计算方式:

这个机器的每一种基本行为都十分简单,比如“识别扫描器所处位置的符号”,“写入‘1’”或是“向左移动一个位置”。但当大量类似的基本行为联结在一起,结果就会变得复杂。虽然结构简单,但一台通用图灵机足以执行今天最强大的计算机能够完成的任何任务。

图灵觉得,按照这个思路,机器可以取代人。

1950 年,图灵在他的开创性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提出要解决”机器能思考吗”这个问题,并将其转换为 “机器能做人类(作为会思考的实体)做的事吗?”,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尝试定义「智能」。即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消除人类和机器智能之间的模糊性:

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直至今天,“图灵测试”也是衡量AI智能程度的重要标尺,研究者们乐此不疲地尝尽方法以试图通过测试。可以说,这七十年前提出的思想实验对当今人工智能领域依然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论文中,图灵也建议,与其让机器模拟成年人的心智,不如让机器模拟儿童的心智,并用一系列教育手段让机器学习智能。

图灵测试还启发了后续的一些互联网应用,如验证码应用——用于检验登录用户是人类还是自动化程序。图灵测试之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因为它规避了我们对智能的定义中可能包含的极其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

图灵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的伟大先行者角色,以及留给后人的启蒙式突破成果,也是他至今仍闻名世界、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

图灵在计算理论上的贡献就不必说了,邱奇图灵论题,图灵机,停机问题等等。图灵的头衔也有很多,但很少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跑步者,甚至差点站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更重要的是,图灵曾协助英国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谜”(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30岁左右的图灵,使用刚刚研制出来的计算机,用他的算法,破译了希特勒的情报,使得二战提前两年结束,他一个人就减少了1400万人的死亡,这真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战争奇迹。 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图灵是二战最大的功臣。

1966年,在图灵去世之后,美国计算机协会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设立“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因此有 “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之称。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行长 Mark Carney 评价:“艾伦·图灵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工作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以及战争英雄,图灵的贡献深远且具开创性。他是一位巨人,现在很多人都站在他的肩膀上。

虽然图灵生前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他依然遭到了英国政府的迫害。这么伟大的人物只活了42岁。

一方面,图灵是大家羡慕的天才儿童,1912年出生在英国富人阶级家庭的图灵,一直享受着良好的贵族教育,小小年纪就拿到了一手好牌。

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分,在三四岁的时候自己学会了阅读,特别喜欢数字和智力游戏,从小喜欢体育运动,尤其酷爱足球,还是一名天赋异禀的马拉松跑者。

少年时的他,就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数学水平和科学理解力,年仅15岁就通晓爱因斯坦理论,并且运用那深奥的理论,独立推导力学定律。

另一方面,图灵有着天才相似的童年,幼年性格孤僻,常遭受欺凌,长大以后性格内向,为人偏执,因为种种经历对同性有着超出常人的感情。

图灵小时候有口吃,直到4岁才被养父母收养,上学之后口吃更严重。在那段日子里,任何一个需要正常社交的地方,图灵都因为口吃而倍受困扰。他本可以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数学上,他才表现出一些智力天赋的端倪。

在舍伯恩,阿兰没能与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墨迹斑斑。“他的所有特征都容易成为笑柄,尤其是他那害羞、犹豫、尖细的声音——不完全是口吃,而是吞吞吐吐,就像在等待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他的想法转化成人类语言一样。”

最好的朋友克里斯托弗总是第一时间解救安抚他、矢志不渝支持他,图灵逐渐对他产生超越友情的同性之爱和依赖,以至于不久后克里斯托弗因重病去世后图灵几近崩溃而更加封闭自我。

而图灵从事信息学研究,也是克里斯朵夫的缘故。当时图灵觉得人们说话就像加密了一样,他永远都猜不对对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他属于那种有什么说什么的人,为此还十分苦恼。克里斯朵夫就把自己在看的一本密码学理论书推荐给了他。

破译密码多年后,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同性恋取向定罪,为保住以他的挚爱克里斯托弗命名的计算机,他接受了注射雌激素的化学阉割,1954 年,最终在精神肉体双重折磨下选择吃下含氯化氢苹果终结了自己命途多舛的一生,年仅42岁。

2009年,在超过3万人的签名请愿下,英国首相布朗向全国人民正式颁布对图灵的道歉。2013 年,图灵出生百年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告了对图灵“严重猥亵”罪的赦免。这位被历史亏待的人,终于等来了被公正评价的那天。

在《模仿游戏》的最后二十分钟,在审讯室里,面对着探长的图灵说出该剧的题眼:人和机器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是有不同想法的,机器则不是。你爱草莓,我讨厌滑冰,你喜欢看书,我对花粉过敏.....

图灵这番话,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 人与机器的最大的不同在于:自我意识、情感和个性的自由与多元化,我们要做到的是因材施教,尊重、理解、平等、包容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人云亦云、党同伐异、对不同于常人的少数派施以冷漠残酷的对待。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挖掘孩子的潜能与天赋,即使无法成为天才,也能一生受益、健康正常地成长,甚至很好地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谨记的。 在图灵108周年诞辰之际,谨用此文纪念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图灵。

励志故事:图灵的秘密

您知道计算机科学之父是谁吗?你知道阿兰•图灵背后的故事吗?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的故事是图灵生平的缩影,摘自《图灵的秘密:他的生平、思想及论文解读》。励志故事:图灵的秘密,365语录台词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下面就是365语录台词网为你搜集整理的精彩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014年6月7日是阿兰·图灵逝世60周年。这个名人故事是图灵生平的缩影,摘自《图灵的秘密:他的生平、思想及论文解读》。

阿兰•图灵(1912—1954)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为纪念他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66年设立图灵奖,此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1912年6月23日,阿兰·图灵生于伦敦,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

1926年图灵进入公立学校舍伯恩学习。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学习上也没有表现得特别优异。只有在数学上,他的智力天赋初露端倪。1929年,图灵开始着迷于《物理世界的自然》(1928)一书。期间认识克里斯托弗·莫科姆,并交往密切,他们在科学和数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回想起来,图灵很可能在那时发现了他的同性恋倾向。

1929年12月,图灵和克里斯托弗共同参加了剑桥大学奖学金考试,随后克里斯托弗被三一学院录取,图灵落榜。但两个月后,克里斯托弗突然生病,在一周内去世。一位舍伯恩的旧日同窗在信中写道:“可怜的图灵因为这个打击几乎崩溃,他们一定是极其要好的朋友。”

1930年12月,图灵再次参加了三一学院的考试,仍然未被录取。他调整目标,瞄准第二选择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全心钻研G. H. 哈代的经典著作《纯数学教程》备考。1931年秋,图灵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学习。

1935年春,图灵修读了麦克斯·纽曼的“数学基础”课程,课程涵盖了尚未解决的判定性问题。同年夏天,图灵开始研究判定性问题。

图灵的毕业论文发表在伦敦数学学会1936年11月和12月的论文集里,这就是图灵流芳百年的“On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他的论文采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数学证明方法,甚至创造了一个通用机器,它能模拟其他任何一台计算机器的操作。

毕业后图灵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期间他对密码学产生了兴趣。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天后,英国向德国宣战。9月4日,图灵受邀到英国政府情报破译中心布莱切利庄园报到,致力于破译德国海军的密码。1940年,第一台“图灵Bombe”开始运行。它重达一吨,可模拟30台并行运行的恩尼格玛密码机。1941年,德军恩尼格玛加密的通信被攻破,图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3年初,图灵到贝尔实验室待了两个月,在这里遇到了开辟数位采样理论的哈利·奈奎斯特和克劳德·香农。

1951年3月15日,因在可计算数方面所做的工作,图灵被评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举荐人是麦克斯·纽曼和伯特兰·罗素。

1952年2月,因同性恋行为,警方传讯了图灵。最终,法庭判处图灵“严重猥亵罪”,且强制实施荷尔蒙治疗。图灵的择业因此受到限制,计算机之路也严重受阻。

1954年6月7日晚,睡前,图灵照例吃下苹果,但是,这只苹果蘸上了剧毒氰化物,41岁的天才就此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2009年9月10日,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代表英国政府为图灵当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公开致歉。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图灵追授死后赦免状。

由Windows编程大师Charles Petzold耗时多年编写的《图灵的秘密:他的生平、思想及论文解读》剖析了现代计算机原理开山之作、阿兰•图灵流芳百世的论文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图灵在其中描述了一种假想的计算机器,探索了其功能和内在的局限性,由此建立了现代程序设计和可计算性的基础。这本书也像是一本小说,行文间穿插讲述了图灵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以及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包括破解德国恩尼格密码的传奇经历,他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他的性取向,以及最终因同性恋的罪名而在41岁时自杀的悲惨结局。全书完整揭示了阿兰•图灵非凡、传奇而悲剧的一生,是了解图灵的思想和生平的极好著作。(365语录台词网为您编辑发布,喜欢我请持续关注)

图灵,命运悲惨的天才

今晚陪孩子看了电影《模仿游戏》 。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英国剑桥大学的艾伦·图灵获军情六处秘密认命,与一群专家合作破译由德国纳粹独创的当时最先进的情报密码的故事。

图灵,在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一个大众并不熟悉的天才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1954)。在破译密码的过程中,图灵破天荒地提出了用机器模仿人类思考这一奇想。

在他看来,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够在为时五分钟的文字交流中让30%的人类裁判相信他是人类,那么此计算机即可被认为具有智能。正是这一划时代的构想,成功帮助盟军在两年内破译了恩尼格码,图灵的壮举不但至少让二战提前两年得以结束(丘吉尔语),而且至少挽救了1400万人的生命。

图灵绝对算的上一位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们手里拿的手机,办公所用的电脑,家居生活中所用到的人工智能产品无不与他有关,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他还间接拯救了1000多万性命,但人生结局却很悲凉!

23 岁,图灵就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24 岁,提出了图灵机的构想。在随后的两年里,图灵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

1936年他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等领域,成绩卓著鹤立鸡群。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过:“公众是惊人的宽容,他们可以原谅一切,除了天才。”这句话也基本概括了图灵的一生,即便他们并不存在于同一个时代。天才总是超越的——超越局限、超越大众、超越时代,但天才避不开在时间中被评价或是被覆盖的命运。

这位罕见的数学天才自幼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却由于性格孤僻没有什么朋友,唯一的玩伴是好友克里斯托弗。后者是图灵遭受其他同学欺负时唯一为他挺身而出的人,他与图灵的亲密关系,被认为对图灵后来的同性恋倾向影响巨大。

令图灵感到无比痛惜的是,克里斯托弗早早病逝,从此他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就是以“克里斯托弗”命名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1952年,图灵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图灵为此而报警,但最终不幸的是,他却被警方以“同性恋”的罪名逮捕定罪。

在那个狭隘的时代,人们偏执的将其视为堕落的象征,愚昧的民众并未给予这位拯救世界的天才任何的宽容。

图灵最终被迫选择用雌激素治疗代替牢狱之刑,在持续一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承受着药物注射带来的副作用和心灵上的双重煎熬,可想而知他生活得多么痛苦。

1954年6月7日,图灵吃了一口含有剧毒氰化物的苹果自杀离世,享年41岁。

2013 年 12 月 24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赦免了图灵。